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蠟染-服裝面料知識大全-邦巨紡織
蠟染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工藝之一,它與絞纈[xié](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蠟染是貴州省丹寨縣、安順縣、織金縣苗族世代傳承的傳統技藝,古稱“蠟纈”,苗語稱“務圖”,意為“蠟染服”。采用靛藍染色的蠟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是中國獨具一格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實際上應該叫”蠟防染色”,它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然后放入適宜在低溫條件下染色的靛藍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據《貴州通志》記載:"用蠟繪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是蠟染的魅力和魂魄所在。
蠟染種類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自繪自用的蠟染制品,這一類產品應屬于民間工藝品。另—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于工藝美術品。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制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也就是“蠟染畫”。這三大類蠟染同時并存,互相影響,爭奇斗艷。這種復雜的,多元化的現象,在藝術界是少見的。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圖案以寫實為基礎。藝術語言質樸、天真、粗獷而有力,特別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的約束,進行了大膽的變化和夸張,這種變化和夸張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無窮的魅力。圖案紋樣十分豐富,有幾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來自生活或優美的傳說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蠟染是古老的藝術,又是年輕的藝術,現代的藝術,它概括簡練的造型,單純明朗的色彩,夸張變形的裝飾紋祥,適應了現代生活的需要,適合現代的審美要求。
蠟染技術的由來
早在秦漢時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蠟染技術。秦漢間已有染纈,六朝時開始流行,隋代宮廷特別喜愛這種手工藝品,并開始出現一些精美的特殊花樣。蠟染在唐代尤為盛行,技術也日趨成熟,分為兩類:單色染與復色染。
然而自宋代以來,蠟染就開始衰退,但作為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傳承至今。2006年5月20日,苗族蠟染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蠟染技術的特點
苗族蠟染以藍白兩色為主調,也常與挑花、補花相結合,一般是先染后繡,色調豐富,層次分明,既樸實也艷麗。圖紋中自然紋與幾何紋居多,有的繼承于傳統,有的源自于生活,往往一紋多義。其主要特點是圖案精美,解構嚴謹,線條流暢。圖案重于寫實,點線結合,疏密相間,既夸張又有人情味。蠟染構圖飽滿,造型生動,對稱均衡,注重圖紋組合和視覺順序的總體效果。主題一般居中,著重突出圖紋的完整性、和諧性,簡潔明快,密不覺繁復,簡不覺單薄。
色彩以藍白為主,紅、綠搭配,點綴少量彩繡,清新如淡云,又有藍空的映襯;明快如高山,兼得流水的旋律;古樸中包含粗獷,簡略中蘊藏典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蠟染成品常常做成衣飾、百褶裙、圍腰、臥單、枕巾等,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間手工藝。
蠟染的制作工序
珙縣蠟染在四川苗族蠟染中獨樹一幟。據清光緒版《珙縣志》載:“羅渡苗民取蠟溶而繪于布,染后煮布系蠟,顯紋如繪。”蠟染制作工藝首先是調蠟,將黃蠟放入鍋中,用小火讓它慢慢溶解;其次是碾布,將適當尺寸的布匹放在專門的案板上,用光滑的鵝卵石反復打磨至表面光滑;
第三步是繪圖,在碾好的布匹上作畫。人工蠟染沒有固定的圖案和花樣,都是靠蠟染藝人在腦海中構圖,用蠟刀蘸著蠟汁繪制圖案。
第四步是漬染,將染缸中染料調成所需的顏色,如深藍、天藍、淺藍、青灰、深灰等,然后將繪好畫的布投入染缸漬染。
最后一步是去蠟,將布料漬染后用清水反復沖洗,再放入鍋中用清水煮沸,等到蠟溶化后,撈出用清水清洗,圖案便色彩分明,顯出花紋。
蠟染藝術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古老的藝術,又是年輕的藝術,它概括簡練的造型,單純明朗的色彩,夸張變形的裝飾紋祥,適合現代的審美要求,又展示出了新的文化意義。
苗族蠟染的文化回歸現象
1981年7月,"中國貴州民間工藝品展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展出,以苗族蠟染為主體的圖案集《蠟花朵朵》被丹麥國家博物館作珍品收藏。1982年5月,"中國傳統技術展覽"在加拿大多倫多市的安大略科學中心隆重開幕,大廳中央,蠟染制作技術最富有藝術性和獨創性的一道工序--蠟畫表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人們都以搶先一睹中國苗家姑娘楊金秀精湛的蠟畫技藝和嫻熟典雅的東方色彩為快,從中領略中華民族數千年古老文明的真諦。他們觀賞、贊嘆,稱苗族的蠟染是真正的"東方藝術之花",是當代世界民間工藝的最高水平。稍后,苗家姑娘王阿蓉、楊芳先后被邀到美國、香港等地表演蠟畫技藝,引起轟動,被譽為"蠟藝師"、"蠟花小姐"。短十、短的數年間,貴州苗族蠟染遠播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不僅供藝術家們的欣賞、評價,而且在國內外廣大人民群眾中成為一種生活時尚,產生了強烈而廣泛的影響。
為什么從深山中走來的苗族蠟染能一步跨出國門,引起另一個陌生的群體的關注和羨慕并成為流行時尚呢?
這是因為,傳統苗族蠟染在現代社會中如同一股清新的風,令現代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溫馨。它的價值與其說是來自于自身,毋寧說是來自不同社會文化的同構與藝術潮流的推動作用。換句話說,"苗族蠟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它并不單純是苗族社會生產功能或自然規律的凝固形式,還滲透著一種普遍的自然因素,即既普通又特殊的個人感受。它屬于人類自然稟賦中的心理遺傳信息,是積淀于深層的集體無意識"。
苗族蠟染由民間世俗生活走向現代藝術潮流,是兩種不同文化自身失落與交互作用的結果。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對苗族蠟染不同文化層次的思考,并共同表現為一種文化回歸意識。但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回歸意識都不是向其原有文化圈的回歸,而是向人類文化深層意識中尋找生命動力的回歸;不是對自身文化的留戀與自我陶醉,而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俯視;不是對這種古老文化藝術形式的獵奇與玩味,而是對藝術真諦的深層探索。
結語
從苗族傳統蠟染中汲取靈感,已經成為現代蠟染藝術家、面料設計者、服裝設計師們關注的課題。相對傳統蠟染,現代的蠟染藝術家更注重表現時代特性,從文化的積累和向更高文明的演化著眼,并主要表現現代科技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觀念上的新突破,將傳統蠟染的神韻與現代時尚生活完美地結合起來。
蠟染和扎染的區別
蠟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種民族中流行的傳統印染方式,兩者的原理相似,工藝上略有區別。蠟染就像照相術一樣,照相術是利用光化學原理,首先對負片(底片)進行光化學反應,按照光的強度,反應程度就不一樣,最后形成了越黑的影象物體越透明,越白的影象越黑,在暗室中沖洗膠片時,利用同樣的方法,再把影象轉過來,就是我們看見的黑白相片,蠟染的原理比較接近,首先用蠟附著在部分布匹上,然后將其放入染料中,沒有被蠟附著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顏色,被蠟附著的面料就沒有,仍然保持原來面料的顏色,在蠟附著的邊緣,由于蠟的滲透,被染的顏色也形成了滲透的樣子,并且顏色有從無到有的過渡效果。
扎染與蠟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樣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動,面料不是靠蠟來附著,而是依靠繩子來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捆扎部分也由于液體的浸透形成了顏色的過渡。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