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曲棍球-內衣T恤衛衣服裝梭織針織面料知識大全-邦巨紡織
曲棍球又稱草地曲棍球,是奧運會項目中歷史最為悠久和光輝的項目之一。曲棍球(Hockey)這一名稱起源于法語,意思是牧羊人的棍杖。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體育項目之一,曲棍球的出現要比最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早1200年或者更多。曲棍球是一項古老的運動、目前在國際廣為開展的球類運動項目。距近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古代曲棍球的先驅者姓甚名誰,雖已無法考證,但是可以肯定距今三千年前,中國、波斯和印度等亞洲人民的喜愛。根據柏林體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曲棍球運動》一書中說:距今2697年前,中國的士卒就用棍和球進行過比賽,這是為人所知的。
生活在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達斡爾族酷愛曲棍球。達語稱曲棍球棍為“波依闊”,球稱“頗列”。達斡爾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由此可見曲棍球運動在達斡爾族民間流傳已久。過去,走在鄉間經常能看到人們在村內街道上玩曲棍球,而且老少皆有。在1957年內蒙古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上表演的曲棍球,就是從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來的二十幾位青年。1974年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體委組建了業余男子曲棍球隊,并開始整理達斡爾族傳統的體育項目——曲棍球運動,在旗內進行比賽表演,翻譯編寫比賽規則。1989年國家體委命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為“曲棍球之鄉”。
曲棍球場地長91.40米,寬55米。球門高2.14米,寬3.66米。球棍長80~95厘米,球重156~163克。比賽時兩隊各11名運動員上場。全場比賽時間為70分鐘,分上、下兩個半時,中間休息5~10分鐘。進1球得1分,以射入對方球門多者為勝。男、女曲棍球分別于1908年和198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規則委員會將密切注意傳統的和非傳統的球棍材料的性能,如果它們會導致曲棍球運動的特點發生改變,或會對運動員造成危險,則將對其加以限制和制止。
a.應在護身外穿著顏色有別于本隊及對方隊員的上裝;
護具只準守門員使用:護身、護腿、護腳、護手以及保護大腿、上臂和肘部的器具。
c.護腿、護腳和護手:不得有堅硬的邊緣或突出物;
d.護腿:戴在守門員腿上時,最大寬度為300毫米;
e.護手:正面朝上平放時,最大寬度為228毫米,從底部到頂端的最大長度為355毫米。不得有使守門員不握球棍時球棍仍能連在護手上的附加物;
f.不得在允許的器具外穿戴附加的服裝或器具,或穿戴使身體或保護區域人為增大的服裝或器具。
II.比賽隊、隊長和裁判員
6.比賽隊
6.1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每隊最多可有16名隊員,但同一時間內上場比賽的隊員不得超過11名。16名隊員均可替換上場。
6.2替換隊員
a.除判罰短角球時以外,任何時候均可替換隊員。判罰短角球時,只允許守方替換受傷或被罰黃牌或紅牌的守門員;
b.同一時間內替換隊員的人數沒有限制,任何隊員替換上場或被替換下場的次數也沒有限制;
c.同隊的一名隊員離開場地后,另一名隊員方可進入場地;
d.除替換守門員外,替換隊員時不停止計時;
e.受罰下場的隊員在受罰期間不得由他人替換;
f.受罰下場的隊員在受罰結束后即可由他人替換,而不必首先返回場地;
g.替換隊員時,應在場地邊靠近中線處或裁判員賽前規定的區域內進出場地。
6.3每隊必須有一名守門員上場比賽:
a.受傷而不能繼續比賽或受罰下場的守門員應立即由另一名守門員替換;
b.沒有替補守門員時,替換守門員的場上隊員必須佩帶頭盔,穿上顏色不同于雙方場上隊員的上衣,并允許其及時地佩帶其它護具;
c.守門員受罰期間,該隊在場上的隊員必須少一名。
6.4比賽期間,除裁判員和運動員外,其他人員未經裁判員允許,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7.隊長
7.1每隊必須有一名場上隊長,隊長必須佩帶明顯的袖標。
7.2隊長:
a.負責賽前挑邊;挑邊獲勝的一方有權選擇比賽開始時進攻哪個半場或擁有開球權;
b.如被罰下場,應向裁判員指明將替代自己擔任隊長的隊員;該隊員必須佩帶明顯的袖標;
c.為本隊替換隊員負責;
d.為本隊包括替補隊員在內的所有隊員的行為負責。
8.裁判員
由兩名裁判員負責執法比賽,實施規則。他們是公平競賽的惟一的裁決人。場上隊員或替補隊員,無論在場上還是場外,包括黃牌或紅牌受罰期間,均受這兩名裁判員的管轄。
8.1兩名裁判員在整場比賽中不交換場地。他們的職責是:
a.主要負責本半場的判罰;
b.確保比賽打滿整場比賽時間或商定的比賽時間;在上下半場到時后因繼續短角球的判罰而延長比賽時,負責鳴哨示意上半場或全場比賽的結束;
c.完全負責本側邊線和本半場端線球出界的判罰;
d.完全負責本半場內長角球、短角球、點球和進球以及本半場弧內任意球的裁決和判罰;
e.對進球和罰牌做出書面紀錄;
f.比賽中或中場休息時不得對運動員進行指導。
8.2裁判員在下述情況下鳴哨:
a.每個半場比賽的開始和結束;
b.實施判罰;
c.點球的開始和結束;
d.必要時示意球已整體出界;
e.示意進球;
f.進球或判為進球后恢復比賽;
g.在未進球或被判為進球的罰點球后恢復比賽;
h.因其它緣故暫停比賽和暫停后恢復比賽。
III.競賽規則實施細則
9.比賽時間
除非另有商定,比賽分兩個半場,各35分鐘。
a.中場休息:按事先商定休息5至10分鐘,兩隊交換場地;
b.每個半場在裁判員鳴哨示意中場開球時,即為比賽開始。
10.開始和恢復比賽
10.1中場開球:
a.從場地中心開球;
b.可向場地任何方向推球或擊球;除開球隊員外,雙方所有隊員均應位于本方半場內;
c.開始比賽時,由未選擇場地一方的一名隊員開球;
d.下半場開始比賽時,由另一方的一名隊員開球;
e.進球后,由失球一方的一名隊員開球。
10.2開球方式:
a.對方所有隊員應離球5米以外;
b.以推球或擊球的方式開球;
c.球必須至少移動一米;
d.開球后,在不論哪個隊的另一名隊員觸球前,發球隊員不得再次觸球,也不得留在或進入控球范圍內;
e.不得故意將球打起,或以危險或可能導致危險的方式開球。
10.3球出界:
球整體越過邊線或端線時,則為死球,應用該球或另一個球恢復比賽。
10.3.1球出邊線:
a.在球出界附近的邊線上發球;
b.對發球隊員發球時身體位于邊線內或邊線外,沒有要求;
c.由球出界前最后觸球一方的對方一名隊員發球。
10.3.2球出端線:
進攻隊員將球打出端線而又未進球:
a.在球出界處或附近的正前方、平行于邊線、距端線不超過14.63米處發球;
b.由守方一名隊員發球。
10.3.3球出端線:
防守隊員無意將球打出端線而又未進球:
a.球出界一側的邊線上、距角旗5米的標志線上發球;
b.由攻方一名隊員發球。
這種球稱為長角球。
10.3.4球出端線:
防守隊員故意將球打出端線而又未進球(但允許守門員做的動作除外):
a.在球門任意一側的端線上、距門柱10米標志處,或該標志與弧線之間的端線上的任意一點發球;
b.由攻方一名隊員發球。
這種球稱為短角球。
10.4爭球:
10.4.1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應通過爭球恢復比賽:
a.比賽進行之中必須更換比賽用球;
b.雙方同時犯規;
c.在沒有犯規的情況下,因受傷或其它原因而暫停比賽。
10.4.2爭球方法:
a.由裁判員決定爭球地點,但爭球地點不得位于距端線14.63米的區域內;
b.雙方各出一名隊員爭球,兩人身體右側對著本方的端線,面對面站立;
c.球置于兩人之間的地面上;
d.兩人先用球棍輕敲球右側的地面,然后在球的上方用球棍的正面輕敲對方的球棍。交替進行三次后,經其中任何一人觸球,即進入比賽狀態;
e.在球未被觸到之前,其他隊員應離球5米以外。
11.進球
a.球在弧內被進攻隊員觸到后,在未出弧前整體從橫梁下越過球門線,判為進球;
b.進攻隊員弧內觸球之前或之后,球觸到防守隊員的球棍或身體,也判進球有效;
c.弧內暫停比賽后,球必須再次被進攻隊員觸到,才判進球有效;
d.守門員違反點球規則,從而阻止了進球,判為進球;
e.進球多的隊為勝隊。
12.越位
曲棍球比賽中沒有越位。
13.比賽行為
曲棍球比賽中必須顧及其他運動員的安全。本規則說明的就是對運動員的安全有影響的行為。
運動員不得:
13.1.1利用球棍和比賽器具
a.故意用球棍的背面打球;
b.在手中沒有球棍的情況下參加或干擾比賽;
c.以球棍的任何部位超過肩部打球;
d.舉棍過頭;
e.以危險、恐嚇或妨礙對手的方式使用球棍;
f.以危險或可能導致危險的方式打球;
使其他隊員做出合理的躲閃動作的球是危險的。
g.擊、勾、撞、踢、推、絆、擊打或抓抱其他隊員或其他隊員的球棍或服裝;
h.向場地、球、其他隊員或裁判員拋擲任何物品或比賽器具。
13.1.2利用身體和手腳(守門員除外)
a.用手擋球或抓球;
這決非禁止運動員在防范危險的高球時用手保護自己。
b.故意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擋球、踢球、推動球、揀球、拋球或持球;
球擊中運動員的腳或身體,不一定判為犯規。很多情況下,球碰到運動員的腳或身體時,并沒有犯規動作發生,應繼續比賽。球碰到運動員的腳或身體,只有在運動員出現下述情況時才判犯規:
故意進入球的運行路線;
沒有躲避動作;
站位方式表明,用腳或身體擋球的意圖是明顯的;
獲得利益。
c.搶球時用腳或腿支撐球棍;
d.故意進入對方的球門或站在對方的球門線上;
e.故意從球門后跑過。
13.1.3高球
a.除射門外,故意將球打起;
包括罰任意球在內,在任何地點擊球時無意將球打起,除非危險或可能會導致危險,否則不視為犯規。
b.故意挑高球,使其直接落入弧內;
并不是禁止所有落入弧內的高球。對落地后彈入弧內的球或短距離運行后落入弧內的球,必須完全依運動員的意圖和球的危險性加以判斷。
c.在接落地高球的對方隊員觸到球并使球落地前,進入該隊員5米的范圍內;
d.向其他隊員身上打起高球。
13.1.4阻攔
以下列方式阻止對方隊員拿球:
將身體或球棍置于球和對方隊員之間;
用球棍或身體的任何部位護球;
對對方隊員的球棍或身體實際構成干擾。
13.1.5制造犯規
迫使對方隊員無意犯規。
13.1.6拖延時間
拖延時間,延誤比賽。
13.2.1球在本方弧內時,守門員可以:
a.只要沒有危險或不會導致危險,用球棍、護腳或護腿推動球,或用包括手在內的任何身體部位擋球,但不得推動球或臥于球上;
守門員臥于球上,應視為阻攔。
b.只要沒有危險或不會導致危險,使用球棍超過肩部擋球或墊球;
c.用球棍的正面或邊緣或身體的任何部位將球從橫梁上或立柱旁墊出端線外。
13.2.2球在本方弧外時,守門員:
a.除主罰點球外,不得進入對方半場參與比賽;
b.不再享有守門員的特權。
13.3.如果球碰到裁判員的身體或場地上任何松軟的物品,包括無意掉落地面的比賽器具,比賽應繼續進行。
14.判罰
有利原則:只有在被犯規一方真正失去利益時才實施判罰。
14.1發生下述犯規行為,判罰任意球:
a.進攻隊員在對方25碼區內犯規;
b.防守隊員在本方弧外25碼區內無意犯規;
c.任何隊員在兩個25碼區之間的中場區域犯規。
14.2發生下述犯規行為,判罰短角球:
a.防守隊員在本方弧外25碼區內故意犯規;
b.防守隊員在弧內故意犯規,但并未妨礙對方的進球,或使對方喪失實際的或可能的控球權;
c.防守隊員在弧內無意犯規,但并未妨礙對方可能的進球;
d.防守隊員故意將球打出本方端線;
e.球在弧內落入守門員的護具或服裝內。
14.3發生下述犯規行為,判罰點球:
a.防守隊員在弧內故意犯規,以阻止對方的進球,或使對方喪失實際的或可能的控球權;
b.防守隊員在弧內無意犯規,但因此阻止了對方可能的進球;
c.防守隊員防守短角球時連續數次提前沖離端線。
14.4如果在已做出的判罰尚未實施時被罰隊又發生犯規,可將任意球的罰球地點向前推進10米,或升級判罰并/或按不良行為處理;如果是主罰隊犯規,可改變判罰方向。
15.判罰方法
15.1任意球
a.距弧5米以外罰球:在犯規地點附近罰球;
犯規地點“附近”,是指運動員在犯規地點能夠控球的范圍,目的是使犯規一方不能獲得不正當利益,同時又使比賽保持流暢。
b.守方弧外距端線16碼范圍內罰球:在距端線16碼的范圍內、端線至犯規地點的延伸線上、平行于邊線的任意一點罰球;
c.守方弧內罰球:在弧內任意一點,或在距端線16碼的范圍內、端線至犯規地點的延伸線上、平行于邊線的任意一點罰球;
d.攻方在距弧5米以內罰球:在犯規地點附近罰球,除罰球隊員外,雙方所有隊員均應離球5米以外;
e.罰球前球必須靜止不動;
f.罰球隊員推球或擊球,球移動1米后,罰球一方的其他隊員才可以觸球;
g.不得故意將球打起,或以危險的或可能導致危險的方式罰球;
h.罰球隊員罰球后,在另一名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也不得留在或進入控球范圍內;
i.對方隊員必須離球5米以外。
如果對方隊員為獲取利益而位于5米以內,也沒有必要拖延任意球的判罰。
15.2短角球
15.2.1
a.將球放在球門任意一側端線上距球門柱10米的標志處,或該標志與弧線之間的端線上任意一點。
b.攻方一名隊員推球或擊球,推球或擊球時不得故意將球打起;
c.罰球隊員必須至少有一只腳位于場外;
d.雙方其他所有隊員均應離球5米;
e.功方其他隊員在場上站位時,球棍、手和腳不得接觸弧內的地面;
f.包括守門員在內,守方最多可有5名隊員位于端線外,站位時球棍、手和腳不得接觸弧內的地面;
g.守方其他隊員應位于中線以外;
h.球被推出或擊出前,除罰球隊員外進攻隊員不得進入弧內,防守隊員不得越過中線或端線;
i.罰球隊員將球推出或擊出后,在另一名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也不得留在或進入控球范圍內;
j.球在弧外地面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滾動之前,不得射門;進攻隊員可傳球或墊球,但只要球位于弧外5米之內,就必須在球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滾動后方可射門;
k.如果第一次射門是擊球,除非球在向球門運行時觸到防守隊員的球棍或身體,否則球越過球門線時的高度不得超過460毫米(球門擋板的高度);因此,球在被墊到前,其飛行路線必須能導致這一結果;
l.對推挑球、墊球和挑球以及第二次及其后的擊球射門,只要沒有危險,沒有高度限制;
m.罰球隊員不得直接射門;直接射門時,即使球被防守隊員碰入門內,也判進球無效;
n.如果球運行至弧外5米以外,短角球規則即不再適用。
15.2.2在下述情況下,可以重新判罰短角球:
a.防守隊員站位時腳、手或球棍觸及弧內的地面;
b.在罰球隊員觸球之前,防守隊員沒有離球5米以外;
c.在罰球隊員觸球之前,防守隊員越過端線或中線。
在罰球隊員觸球之前,進攻隊員故意提前進入弧內,或因提前進入弧內而獲取利益,應判守方罰任意球。
15.2.3半場或全場比賽到時后,如果正在實施短角球的判罰,比賽應繼續進行,直至短角球結束。為此目的,出現下述情況之一,即視為短角球已經結束:
a.進球得分;
b.進攻隊員犯規;
c.防守隊員犯規,但應重新判罰短角球或判罰點球的犯規除外;出現后一種情況,比賽應繼續進行,完成短角球或點球的判罰;
d.球運行至弧外5米以外;
e.球被進攻隊員從端線打出弧外,或被防守隊員無意從端線打出弧外;
f.從攻方在端線處罰短角球起,球第二次運行至弧外。
15.3點球
15.3.1罰球過程
a.裁判員示意判罰點球時,停止計時;裁判員在點球判罰結束后鳴哨恢復比賽時,恢復計時;
b.罰點球開始之前,主罰點球的隊員站在球后靠近球處;
c.除守方守門員和主罰點球的隊員外,雙方其他隊員應位于近側25碼線外,不得干擾罰點球的進行;
d.守門員應繼續佩帶頭盔,不得以拖延時間為目的而沒有必要地摘掉任何護具;
e.守門員應雙腳站在球門線上,在球被觸動之前,不得離開球門線,也不得移動雙腳;
f.在控制罰點球的裁判員確認罰球隊員和守門員均已做好準備,鳴哨示意后,罰球隊員才可以罰球;
g.罰球隊員可以用推球、推挑球或挑球的方式將球從罰球點罰出;
h.球的飛行高度沒有限制;
i.罰球隊員只能觸球一次,觸球后不得向球或守門員移動;
j.罰球過程中,罰球隊員可以向前跨一步,但在球被觸動前,后腳不得超過前腳;
k.罰球隊員不得做假動作。
15.3.2結束
a.進球或判為進球;
b.球在弧內停止滾動、落入守門員的護腿內、被守門員擋住、或運行出弧,或罰球隊員犯規而未進球或判進球無效;
15.3.3罰點球后恢復比賽
a.如進球或被判為進球:中場開球;
b.如未進球或被判為進球:由守方一名隊員在球門線正前方16碼處推球或擊球。
15.3.4判罰
a.任意球:罰球隊員犯規,由守方在球門線正前方16碼處罰球;
b.判為進球:守門員的犯規阻止了進球,判為進球;
c.點球:雙方其他任何隊員犯規,可重新判罰點球。
15.4對運動員的處罰:
a.對粗野或危險動作、不良行為(包括隊長未履行規則規定的職責)或任何故意犯規,裁判員除予以相應的判罰外,還可以:
口頭警告犯規隊員;
綠牌警告犯規隊員;
出示黃牌,將犯規隊員暫時罰出場,時間不少于5分鐘(純比賽時間);
出示紅牌,取消犯規隊員本場比賽資格。
b.受黃牌處罰的運動員應呆在指定區域,直至向其出示黃牌的裁判員示意,允許其恢復比賽;
c.受黃牌處罰的運動員中場休息時可以回到自己的隊中,但應在下半場比賽開始前回到規定的受罰區域;
d.對替補隊員的不良行為,裁判員可予以警告或出示綠牌、黃牌或紅牌;替補隊員黃牌受罰期間,該隊場上隊員應減少一人;如替補隊員被出示紅牌,該隊在該場比賽的剩余時間里應減少一人;
e.受紅牌處罰的運動員不得留在賽場內及其周邊區域。
16.事故和傷害
a.如果在比賽因事故而中斷前進了球,而該球在假設沒有發生事故的情況下也會進,則應判進球有效;
b.如果運動員因傷而不能繼續比賽,裁判員可以暫停比賽;
c.除非因醫護原因而無法做到,否則受傷或流血的運動員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離開場地,接受治療;
d.受傷運動員在傷口包扎完畢后才可以返回場地;穿帶血漬服裝的運動員不得留在或進入場地;
e.如果裁判員因傷而不能執法,應暫停比賽,如果因傷不能繼續執法,應由替補裁判員替換;
f.應以爭球、相應的判罰或在進球的情況下以中場開球的方式恢復比賽。觀賽禮儀曲棍球運動在中國開展只有30年的時間,對于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這項運動還比較陌生。隨著中國女子曲棍球隊的崛起,熱衷于這項賽事的觀眾也越來越多。
觀看曲棍球比賽,觀眾應提前入場并在觀眾席就座。運動員在裁判員的引導下集體入場舉行升旗儀式,觀眾應起立致敬。介紹裁判員、運動員時,觀眾應報以熱烈掌聲。
曲棍球運動是集體對抗性項目,對運動員的各種競技能力要求很高。比賽具有攻守轉換速度快、對抗激烈等特點。進攻隊員各種傳球配合、快速突破、魚躍墊射門及守門員撲球救險等比賽精彩場面令人賞心悅目。觀眾可隨著攻防節奏的變化鼓掌或加油吶喊。
在判罰短角球和點球時,全場應保持安靜,因為這兩種罰球都要聽到裁判員的哨音才能觸球。短角球是否成功取決于技、戰術配合,雙方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噪音可能會影響隊員間的交流和發揮。點球則是守門員和發球隊員間的斗智斗勇,保持安靜可以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發揮水平。
比賽期間所有人員禁止吸煙,手機要關機或設置在振動、靜音狀態。曲棍球運動術語干擾球棍(stickchecking)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比賽中,隊員用球棍鉤扣、推壓、擊打或用手抓住對方隊員球棍,以致于影響和下擾對方進行正常的臺球,稱為“干擾球棍”。
開球(bully;faceoff)比賽過程中,每半場開始或每進一球后,均需“開球”。開球時,球須靜止放在場地中間,由開球一方的隊員做一個向后傳球動作。此時雙方其他隊員均須站在本方半場內,并與球保持至少4.57米的距離。
運球(thedribble)
曲棍球技術名詞,是擊球基本技術的1種。指利用手腕和手臂的自然擺動力量,連續不斷地輕輕拍擊、撥弄和推球,使球向前運行。
任意球(freehit)
曲棍球運動術語。隊員在本方射門區以外犯規,一般均判罰任意球。罰球時,應將球靜止地放在犯規點,由主罰隊員擊球或沿地面推球,不準鏟擊球、推挑低半球和挑高球。其他隊員均應離球至少4.57米以遠。主罰隊員將球擊出后,在未經其他隊員觸及前,不得再擊球和接近再次擊球的距離以內。在男子比賽中,如攻方隊員在守方14.63米線以內為犯規,則守方可在垂直球門線穿過犯規地點的14.63米線上任意一點執行。在女子比賽中,攻方如在守方的射門區內犯規,則守方可在射門區內任何一點上執行。
點球(Penaltyspot)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防守隊員在本方射門區內犯規,其行為為阻止對方射門得分時,判罰“點球”。球須靜止地放在離球門6.40米的罰球點上。除守方守門員和攻方主罰隊員外,其他隊員均應站到守方23米線外。允許主罰隊員向前跨一步,用推球、挑撥球或排球射門。守門員在對方球未擊出前,任何一腳不得離開球門線,救球時不得舉棍超肩擋球。
短角球(penaltycorner;shortcorner)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防守隊員在防守時,故意將球擊出本方球門線,或在本方23米線內故意犯規、本方射門區內犯規時,對守方的一種判罰。罰球時,將球靜止地放在離守方球門柱9.14米處的球門線上,守方最多有6名隊員站在本方球門線外,其余隊員站在中線外。攻方除1名擊罰球的隊員外,其余隊員均必須站在射門區外,直到球被罰出。如罰出的球未被守方隊員觸及,攻方必須先停球,然后射門;如采用手停球,則須待球靜止停在地上后射門,否則無效。
長角球(longcorner)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守方隊員在本方23米線內,無意地將球碰出本方球門線時,由對方一名隊員將球放置在距角旗4.57米以內的球門線或邊線上,將球擊人場內。擊球方法與近角球相似。
曲棍球運動(fieldbockey;hockey)
也稱“草地曲棍球”。球類運動之一。比賽時,分兩隊在曲棍球場上進行,每隊11人,分別擔任前鋒、前衛、后衛、守門員等。每場比賽時間為70分鐘,分上下兩半場,中間休息5—10分鐘。比賽時,每人手執貝根曲棍,用它的平面擊球,以射入對方球門多者為勝。其位置打法與足球運動相近,通常采用“4—3—3”陣形和“5——3——2”陣形,常用技術有揮擊球、鏟擊球、推擊球運球、接球、推球、守門員踢球等。現代曲棍球運動始于成立第l個曲棍球協會,1895年英國首次舉行男子曲棍球比賽,1908年第4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1971年起,每隔2至3年舉行1次世界杯曲棍球賽,各洲每年還舉行各種比賽。女子曲棍球運動的規則與男子相同。1896年英國倫敦成立了全英女子曲棍球會,1927年成立了國際女子曲棍球聯合會,1949年舉行了第1屆女子草地曲棍球杯賽,1980年第22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曲棍球運動在中國開展較遲,1978年在齊齊哈爾舉行第1次正式比賽,1979年列為第4屆全運會比賽項目。
侵人(personalfoul)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比賽中,撞、絆、推、踢、拉、打對方隊員,稱為“侵人”。如在本方射門區以外侵人犯規,判罰任意球;在本方射門區以內侵人犯規,則判罰近角球或點球。
揮擊球(crosshit)
曲棍球運動技術名詞。指運動員利用手臂和腰部力量,由后向前揮棍將球擊出的方法。其特點是力量大、球速快、運行距離長。多用于較長距離的傳球、擊14.63米球和射門。
室內曲棍球運動(indoorhockey)
1950年,聯邦德國出現將室外曲棍球改在室內進行的球類運動,稱“室內曲棍球”。場地長37—47米,寬18—23米;球門寬3米;雙方各出6人;所用曲棍與室外相似。但一些規則有更動,只許推擊球、無遠角球、無越位等。
推球(pushstroke)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擊球時.球棍置于球的后方,緊靠著球,利用棍柄的頂端將球推送出去的一種基本擊球方法,多用于短距離的傳球,具有準確性高的特點。是后衛傳球給前衛或前鋒、前衛傳球給前鋒的常用手段。
推擊球(flick)
曲棍球運動術語。擊球動作與推球相似,擊球時兩臂與身體重心向前移動,同時利用手腕動作猛推和抖動,使棍面向上傾斜,推擊球的下半部分,使球彈離地面平飛。推擊球常用于射門。
推球人界(push一In)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一方隊員將球越出邊線時,則應由對方一名隊員在出界的邊線外,將靜止的球用球棍沿地面推人或輕敲入場內,球人場繼續比賽。在球未經其他隊員接觸,該推球入界隊員不得再次擊球,也不得進入擊球范圍內。推球入界時,其他任何隊員(含球棍),均須離球至少4.57米。
鏟擊球(scoop)
曲棍球運動術語。擊球基本技術的一種。指運用手腕力量.使球棍的頭部抽擊或撞擊球體,將球擊打離地運動的一種擊球技術。常用于傳球和射門。
球門球(goalball)
曲棍球運動術語。當攻方隊員將球擊出端線,或守方隊員在后場線外故意地將球擊出端線,由守方隊員在正對球出界處的14.63米線上擊球,重新開始比賽。擊球門球時,除出球隊員外,雙方其他隊員均必須離球至少4.57米。
接球(helding)
曲棍球運動術語。可分為雙手執棍接球、單手遠伸停接球、翻棍接球和手停接球等。常用于傍球和對球的控制。
超肩(Stick)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比賽中,隊員在停球或擊球時,將球棍的任一部分舉起超過房的同等高度,均為“超肩”。如在本方射門區以外超肩犯規,判罰任意球;在本有射門區以內超肩犯規,則判罰近角球。
守門員踢球(kickseve)
曲棍球運動名詞。指守門員在球門區內利用兩腿劈叉、彎、曲、轉向,以及用腳擋住對方的射門的各種動作稱為守門員踢球。1958年第3屆亞運會上,男子曲棍球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后歷屆亞運會均設此項目。于1990年第11屆亞運會上,巴基斯坦隊共獲得七次男子冠軍,印度和韓國也各獲一次冠軍。l982年第9屆亞運會上,女子曲棍球始被列入正式比賽項,印度隊奪得冠軍。
阻礙(checking)
曲棍球運動術語。指比賽中,隊員以身體或球棍插入對手與球之間擊球,或在持球時將身體置于對手與球之間,以阻礙對手搶球,以及阻礙對手使同伴擊球、得球,均稱為“阻礙”。最熱門的曲棍球比賽2007-2008賽季歐洲曲棍球聯賽。
歐洲最高水平的24個曲棍球俱樂部將參加這一賽事。此外,還將設立歐洲杯賽、歐洲曲棍球挑戰賽(分2個組)等各個級別的比賽,以適應不同國家曲棍球的水平。
級別最高的歐洲曲棍球聯賽將包括24個高水平的俱樂部,歐洲排名前4的國家,每個國家可以派出3個俱樂部參賽,排名5-8的四個國家可以派2個俱樂部隊參賽,而9-12名只能派一支俱樂部隊伍。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