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袍-內衣T恤衛衣服裝梭織針織面料知識大全-邦巨紡織
明代圓領女袍(孔府舊藏,衍圣公夫人禮服)
袍
直腰身、過膝的中式外衣。一般有襯里。是中國傳統服裝——漢服的重要品種,男女皆可穿用。
中國《詩經》、《國語》中已出現袍的名稱。在東周時期的墓葬品中,袍為直襟直統式,交領,右衽,長袖施緣,下擺長大,束腰帶,與深衣有相似之處。大約自漢代開始,繭也稱袍。隋唐時期,袍服盛行。其中交領大袖直裰式袍服傳入日本,促進了和服的發展。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裝之一,分為龍袍、官袍、民袍等。
①龍袍。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繡龍紋而得名。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于是龍袍別稱黃袍。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龍數一般為9條:前后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里藏1條,于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繡“水腳”(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
②官袍。文武官員用作公服、朝服的袍。以一定顏色或圖案表明官位等級。東漢永平二年(公元59)開始將袍定制為朝服,以所佩印綬為主要官品標識。自此,官袍成為封建社會中的權位象征。武則天當政時頒命服繡袍,文官繡禽、武官繡獸,是補服的起源。宋代官袍袖子肥大,明確規定飾襕、佩綬、圍鞓等。元代官袍多以羅為面料,并以花紋大小表示級別。明代洪武年間創立區別文武官員等的補子制度,稱作補服;親貴大臣袍服,按照品位還有斗牛服、飛魚服、蟒衣(后稱蟒袍)、麒麟袍等,分別刺繡相應的形狀似龍的圖案。明代官袍款式特點是在兩側袍衩處加幅稱襬(擺)。清代官袍一般與馬褂(即馬蹄袖外褂)配套穿用;外穿而不配馬褂的禮服袍必須臨時裝馬蹄袖(俗稱龍吞口);作為行裝的袍稱行袍,其右側襟裁短一尺以便乘騎,故又稱缺襟袍。清室官員常服袍的款式為四開衩。蟒袍沿用至清代又稱花衣,應用較廣,規定繁瑣,由服色、蟒數、緯帽上的頂珠花翎、外褂上的方圓補子等組成等級森嚴的制度。
③民袍。民間用于日常生活的袍。因制作簡單,穿用方便,所以逐漸取代深衣,在民間普遍穿用。周代和秦漢士人、庶民的袍,受經濟條件限制,衣料粗糙。唐代以來,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服飾的交流,特別是元代蒙古袍服、清代滿族袍服的傳入,民袍在款式造型上有過長擺和短擺、交領和圓領、右衽和左衽、大袖和小袖及半袖等多種變化。當代旗袍和中國少數民族服裝中的袍,正是民袍發展變化的結果。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