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海運-纖維紗線紡織服裝梭織針織面料知識大全-邦巨
定義
hǎiyùn
1.海動。謂海動風起。《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溟。”陳鼓應注引林希逸曰:“海運者,海動也……海動必有大風,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聲聞數里。”晉郭璞《江賦》:“極泓量而海運,狀滔天以淼茫。”鄭澤《嚶求草題詞》:“槍榆我自嗤,海運君懷敞。”
2.指海洋潮汐現象。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溫水》:“扶南去林邑四千里,水步道通……自船官下注大浦之東湖,大水連行。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長七八尺。從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長丈六七。七日之后,日夜分為再潮,水長一二尺。春夏秋冬,厲然一限。高下定度,水無盈縮,是為海運,亦曰象水也。”
3.古代特指由海道運糧至京師。《元史·食貨志五》:“海運,元自世祖用伯顏之言,歲漕東南粟,由海道以給京師。”明陶宗儀《輟耕錄·海運》:“國朝海運糧儲,自朱清張瑄始,以為古來未嘗有此。按杠工部《出塞》云:‘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云帆轉遼海,稉稻來東吳。’……如此,則唐時已有海運矣。”鄭觀應《盛世危言·鐵路》:“自河運改行海運以來,輪舶往還費省而效捷。”
4.今泛指海上的運輸。陳毅《滿江紅·參觀光華海輪》詞:“海運百年無我份,而今奮起多興旺。”參閱明危素《元海運志》、《清續文獻通考·國用十五》。
海運種類
海洋運輸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國絕大部分進出口貨物,都是通過海洋運輸方式運輸的。海洋運輸的運量大,海運費用低,航道四通八達,是其優勢所在。但速度慢,航行風險大,航行日期不易準確,是其不足之處。
按照船舶的經營方式,海洋運輸可分為班輪運輸和租船運輸。
A.班輪運輸
a.班輪運輸的特點:(l)班輪運輸有固定的船期、航線、停靠港口和相對固定的運費率;(2)班輪運費中包括裝卸費,故班輪的港口裝卸由船方負責;(3)班輪承運貨物的數量比較靈活,貨主按需訂艙,特別適合于一般件雜貨和集裝箱貨物的運輸。
b.班輪運費。
班輪運費由班輪運價表規定,包括基本運費和各種附加費。基本運費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件雜貨運費;一類是集裝箱包箱費率。
件雜貨也有按商品價格或件數計收運費的。大宗低值貨物,可由船、貨雙方議定運價。
班輪運費中的附加費名目繁多,其中包括;超長附加費、超重附加費、選擇卸貨港附加費、變更卸貨港附加費、燃油附加費、港口擁擠附加費、繞航附加費、轉船附加費和直航附加費等。
集裝箱運輸費用中,除上述海運費用外,還需包括有關的服務費和設備使用費。
此外,班輪公司對不同商品混裝在同一包裝內,按其中收費較高者計收運費。同一票商品,如包裝不同,其計費等級和標準也不同,如托運人未按不同包裝分別列明毛重和體積,則全票貨物按收費較高者計收運費、同一提單內有兩種以上不同貨名,如托運人未分別列明毛重和體積,亦從高計費。
B.租船運輸
租船指包租整船。租船費用較班輪低廉,且可選擇直達航線,故大宗貨物一般采用租船運輸。租船方式主要有定程租船和定期租船兩種。
1.定程租船。定程租船是以航程為基礎的租船方式,又稱程租船。船方必須按租船合同規定的航程完成貨物運輸任務,并負責船舶的運營管理及其在航行中的各項費用開支。程租船的運費一般按貨物裝運數量計算,也有按航次包租金額計算。
租船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由租船合同規定。程租船方式中,合同應明確船方是否負擔貨物在港口的裝卸費用。如果船方不負擔裝卸,則應在合同中規定裝卸期限或裝卸率,以及與之相應的滯期費和速遣費。如租方未能在限期內完成裝卸作業。為了補償船方由此而造成延遲開航的損失,應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罰金,即滯期費。如租方提前完成裝卸作業則由船方向租方支付一定的獎金,稱為速遣費。通常速遣費為滯期費的一半。
2.定期租船。定期租船是按一定時間租用船舶進行運輸的方式,又稱期租船、船方應在合同規定的租賃期內提供適航的船舶,并負擔為保持適航的有關費用。租船人在此期尚可在規定航區內自行調度支配船舶,但應負責燃料費、港口費和裝卸費等運營過程中的各項開支。
中國海運業
海洋運輸是國際物流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它是指使用船舶通過海上航道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港口之間運送貨物的一種方式。國際貿易總運量中的2/3以上,中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約90%都是利用海上運輸。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運大國之一。進入新世紀,中國海運事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以年均16.5%和30%以上的速度發展。
2007年,中國海洋運輸業持續保持快速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341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到2007年,億噸大港由2000年的3個發展為14個,上海港吞吐量由2.04億噸上升為5.31億噸,于2005年躍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2615萬標準箱,首次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新加坡。中國沿海礦、煤、油、箱、糧五大運輸系統基本建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年吞吐量2007年首次突破億箱,船舶運力超過1億載重噸。
2008年上半年中國海運市場整體景氣度攀升,細分市場分化明顯。而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加速傳導,正在令全球航運業陷入滿目蕭條的困境。與幾年前業界還在驚呼的“航運業正遭遇十年不遇的絕佳發展良機”相對照,這種突如其來的重大挫折顯得極具戲劇意味。全球各國家海運業界所廣泛表露出的對此次危機的極高重視,特別是對其未來發展嚴峻形勢的充分認識,都足以折射出此次危機對航運業的挫折之深,影響之大。
在危機面前,對每個人來說,既有危險,也有機遇。金融危機為中國海運業的升級發展提供了機遇,海運業從高利潤區間回落,將直接加快海運企業優勝劣汰、資源整合的步伐,加速海運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金融動蕩也給海運業轉變發展方式創造了條件,海運企業通過積極擴大與資本、金融、保險等行業的合作領域和范圍,提高自身科學發展能力。經濟危機使得目前的船舶、鋼材的價格都大幅下降,為海運企業實現低成本擴張創造了條件。
中國海運業“國貨國運”戰略近年來加速推進,船企與客戶的合作越來越緊密。航運企業除了與大客戶簽定進口鐵礦石、原油等大宗貨物長期包運合同外,船企與客戶組建合資運輸公司的合作方式也開始出現。國家的能源運輸計劃到2010年石油和大宗原材料由中國船舶運輸的比例將提高到50%以上,到2015年再逐步提高到80%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位居世界前列,2007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大幅增長,達到創紀錄的21738.3億美元,2008年1-9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逼近2萬億美元,達19671億美元,而中國外貿運輸量的90%以上是依靠海運來完成的,長遠來看,中國海運市場的發展前景誘人。
中國海運形勢分析
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經濟中心已經開始向亞太地區轉移,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在西太平洋海岸掀起一股新的熱潮,而且進一步加強區域經濟和跨國集團的開發都在為中國的港口建設和海運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面臨大好的機遇,中國港航業自身能力不足問題十分突出,缺少大型油船和大型油船碼頭泊位,使中國石油進口運輸中國輪承運率只占10%,不得不大量租用外輪運輸。不僅需要支付大量外匯,也失去了中國海運業發展和增加就業的良好機遇。
海運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發展中國家因缺少資金,大多數進出口貨物運輸都不得不受控于發達國家的船隊,中國也未能免遭這一厄運。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和加快,這一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如果解決不好,會形成不良循環。
隨著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高速增長,中國海上交通運輸業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海運量不斷增長,中國海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繁榮全球海運的重要因素。隨著中國海運業的迅猛發展,其市場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深刻變化,尤其是中國政府采取積極的對外開放和與國際海運慣例接軌的海運政策法規,為海運業提供了“競爭、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中國海運從業者,包括來華投資經營的外商必須時刻了解、研究自身所處的市場環境,才能審時度勢,掌握航向,在不斷遇到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中,得以發展、壯大。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