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H&M——中國市場還行不行?
先說結論:H&M品牌在中國不行了,H&M集團副牌在中國還行。
據行業媒體報道,上海淮海中路H&M店近日悄然撤店。這是H&M中國內地1號店,2007年4月開業,2013年2月重新裝修,2022年6月撤店。
2020.11.30~2021.11.30一年時間,H&M內地市場關店60家(505到445),這么大規模的關店,是H&M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首 次,如圖:
3個問題:1、H&M淮海路為何撤店?2、為啥關店60家?3、H&M中國市場還行不行?
眾所周知,2021年3月24號的新疆棉事件,H&M被拉出來承接大家的憤怒,這是去年關店60家的根本原因。
3月以來,上海消費者被疫情隔離,社交需求大幅下降,對H&M來說是雪上加霜(新疆棉是雪·新冠是霜),據說上海淮海路的店鋪租金為50元/平米/天,3050㎡的H&M旗艦店,一年租金多少?能扛多久?這是淮海路撤店的根本原因。
今天主要聊第3點:H&M在中國還行不行?
我的結論是:1、H&M即使活著,早晚都會死;2、H&M即使死了,副牌會頂上。
為什么說中國市場H&M早晚都會死?新疆棉事件爆發前,他已經走上了不歸路。
2018年1月12號,我在杭州某個H&M店拍到下面這張照片,櫥窗上貼著“1000+新款加入大減價”,知道它早晚玩完。
12月和1月為秋冬清貨期,長則兩個月,短則30天,上市公司一般會將決算日放在1月31日或7月31日,庫存處理了,財報數據好看一些。
H&M的決算日為11月30日,沒到清貨期,1月12號的新款大減價,是為了沖業績,干過一線就知道,新款大減價之后的正價銷售可難做了。這種顧頭不顧腚的做法,說明2017年銷售業績真不行。
2017年不行到什么程度呢?店均1238萬元,這和UR的水平差不多,如圖:
2015年,H&M353家店,60億的銷售額;
2017年,H&M506家店,63億的銷售額。
店鋪從350家開到500家,銷售額60億到63億幾乎持平,這153家店白開了?當然不是,是老店下滑了,店均1700萬降到1238萬,咋回事兒?原因是2016年Zara將中國市場零售價下調了30%。
關H&M什么事?因為H&M也跟隨調價了,這些都是內部通知,行業媒體并不知情。
早期購買快時尚的消費者,這幾年應該能感受到,Zara和H&M和價格和質量都下降了。這是H&M干的第一件蠢事。
H&M和Zara同屬社交品牌,Zara的價格和體面度均高于H&M,在國內,H&M是社交品牌低價,Zara降價可以搶H&M的客人,H&M降價沒有新客人可搶,購買人數并不會增加,只會降低銷售額。
可是,2018和2019年業績又突破70億和80億了呀?怎么是蠢事呢?如圖:
為了提升業績,H&M又干了第二件蠢事——商品結構調整,大幅增加美式休閑產品,很多店鋪休閑陳列面積達50%,相當于一半店鋪賣Gap的貨。
大店變更半場消費場景,購買人數必然會增加,這是18~19年業績突破的根本原因。調整貨品結構,業績突破80億,不是好事么?哪里蠢了?
半場H&M+半場休閑,這是既要社交,又要非社交,魚和熊掌若能兼得,優衣庫早就世界第一了,非社交出身的優衣庫,做社交不是一兩天了。
既要又要后果有二,1是銷售業績迅速增長之后迅速回落,2是短期迅速增長催生高預期(備貨多),迅速回落之后積壓海量庫存。
2020年銷售回落到64億,與16~17年持平,2020年5月店內T恤10元/件,天貓店連衣庫40元/件,從打折力度看,海量庫存實錘了,如圖:
為了處理庫存,H&M又干了第三件蠢事——高調大減價,天貓店超低價銷售,線下大面積出現10元、20元、50元、100元的減價牌。
天貓既是銷售平臺,也是展示平臺,有宣傳作用,天貓店銷售30元的連衣裙,等于向自己的顧客官宣,H&M賣的衣服是便宜貨。
官宣便宜貨有問題嗎?當然有問題,便宜貨沒有社交屬性,H&M是社交品牌,社交品牌官宣自己沒有社交屬性,這是刨自己的根,還有活路么?
社交品牌降價,要低調,Zara 16年降價30%沒有聲張,社交品牌漲價,要高調,Zara今年提價10%全網皆知。奢侈品牌高調漲價也是這個邏輯。
非社交優衣庫則相反,降價要高調,“1990日元搖粒絨”和“990日元牛仔褲”廣告都很成功,漲價要低調,今年6月7日宣布日本市場秋冬漲價,你猜會面臨什么?你以為你是LV或Zara么?
H&M高調大減價沒多久,新疆棉事件就發生了,這是H&M干的又一件蠢事嗎?
這次不是。正常情況下,H&M中國內地銷售60多億元,美國市場銷售約合180多億元人民 幣,是中國市場的3倍,如圖:
如果美國對H&M說“中美二選一”,不站隊美國就要退出美國市場,那么,180億和60億,一定要丟一個,你丟哪個?人都是趨利避害,得罪中國老百姓,要比得罪“美國黃老爺”的代價小得多,所以,這并不是蠢。
黃老爺說過「如果你活著,早晚都會死」,干過3件蠢事的H&M品牌,遲早要玩完。
張麻子說過「死人有時候比活人有用」,既然早晚都會死,不如借我一用,震懾宵小。
H&M中國市場的轉折點,并不是2021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而是2020年的第三件蠢事高調大減價,刨斷了自己的根。
即使沒有新疆棉事件,H&M品牌在中國也不行了,斷了根的大樹,干枯只是時間問題。
品牌H&M是不行了,Monki也撤出了中國市場了,但H&M集團旗下有3個品牌不容小覷,分別是COS、ARKET、& Other Stories,簡述一下;
1、& Other Stories
2021年9月& Other Stories上海環貿店開業,500多平米,當天銷售37萬元,目前就2、3家店。
連衣裙價格100美元左右,比Zara價格略高,和國內少淑品牌差不多,在中國1、2線市場搶搶Zara和中少淑的客人,還是沒問題的。
2、COS
COS中國市場店數不詳,預計50~100家,上海一天銷售10萬+的店鋪不在少數,男女裝都有,屬于中高端性價比品牌,除了Zara旗下的Massimo Dutti之外,在中國市場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海瀾之家旗下的AEX男裝和OVV女裝,品牌定位與COS一致,可惜沒掌握要點,一直沒能成功。
3、ARKET
ARKET價格比& Other Stories貴一點,主打環保材料,去年底,上海新店開業當天銷售29萬,潛力也不小。
總結:在中國市場上,H&M品牌不行了,COS等副牌還行。3個副牌均為歐洲版社交,中國1、2線市場很有戰斗力,3、4線市場沉不下去,大可不必擔心。
國內老板做品牌,喜歡成群結隊,做什么都是一窩蜂,一窩蜂的做中淑、一窩蜂的做快時尚、一窩蜂的做潮牌......
諷刺的是:中國市場上的& Other Stories、COS、ARKET,幾乎都是獨行。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