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焦點分析丨“中國LVMH”滑落啟示錄
這個溫情脈脈的場景發生在2016年,山東如意剛完成對法國奢侈品集團SMCP并購的時刻。也是從那時開始,邱亞夫——這位從濟寧毛紡廠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中國紡織業大亨——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中國LVMH”的締造者。他所執掌的山東如意,在十余年時間中沒有停下海外并購擴張的腳步,一度吞并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頂尖時尚品牌。
時間不過才走了五年,邱亞夫和山東如意的國際化時尚版圖就遭遇了潰敗。
2月22日,有外媒報道稱,山東如意用于收購萊卡公司(Lycra Co.)的一筆貸款發生違約,其債權人正在尋求獲得這家彈性織物生產商的控制權。一個月前,山東如意香港子公司利邦集團進入清算程序,由于買家只對集團中單獨品牌感興趣,這場清算也正處于僵局。
而邱亞夫從2010年開始一路走來收購的標志性海外品牌,也已紛紛陷入困境:倫敦男裝品牌雅格獅丹關閉了所有門店;200多年霸占英國皇室御用品牌的Gieves&Hawkes,裁掉了大批員工;邱亞夫首筆收購的日本男裝品牌RENOWN,也已經申請破產保護;對鞋履奢侈品牌Bally和成衣設計制造商Bagir的收購則根本沒有完成。
邱亞夫的經歷可被視為一代民營企業家的縮影:以變革重新打造傳統的中國制造企業,憑著一腔勇氣邁出國門,以期重塑中國企業家的民族自尊心。曾經,山東如意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實現全球崛起的一面旗幟:傳統制造業起家,用三十余年時間,一點一滴模仿、學習國外先進企業的技術,躋身國際知名廠商的供應商體系;再用十余年時間,迅速進行海外并購擴張,試圖打造本土高端品牌。
而如今,其官網上的最新消息是一則“因營業收入及現金流明顯減少,加劇了流動性緊張,而致使債券無法按期兌付”的情況說明。
2021年10月,同樣因債權問題,山東如意喪失了對其“最具價值的并購標的”SMCP控股權。今年1月,邱亞夫被SMCP集團罷免董事長職務。
山東如意的心,和海外品牌的心,終究沒能交匯在一起。
從毛紡織廠到如意王國
2000年5月26日,一場時裝秀在居庸關長城拉開帷幕。600名如意員工代替原計劃中的武警官兵,和百名名模一起,展示了由設計師王新元設計、山東如意生產的新式時裝。
在邱亞夫的記憶里,這場如意2000長城秀正是山東如意在毛紡生產商之外發展時尚品牌之路的起點。由此開始,到2008年前往深圳開展品牌零售合作,山東如意在國內的品牌探索都以失敗而告終。于是,才有了山東如意走出國門,進軍奢侈品領域的征程。
通常,人們會將邱亞夫的“全球買買買”視為一種野心的表現,但其中多少帶著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民族自尊心,以及作為傳統制造企業長期發展下去的渴望。
山東如意的前身是始建于1972年的山東濟寧毛紡織廠。1975年,17歲的邱亞夫成了其中的一名普通工人,19歲就升任車間主任。24歲時,邱亞夫到西北紡織工業大學讀書,隨后一步步升遷。至1997年,39歲的他成了這座工廠的掌舵者。
接手時,歐洲同行可以將1克羊毛拉成200米的長紗線,而山東如意當時僅能拉到40米。這直接導致,山東如意的面料是歐洲面料的5倍重,價值卻僅為1/5。邱亞夫帶著40多名企業干部深入毛紡行業發達的歐洲學習。在參觀了49家企業、總結了200多條整改措施、斥資2億元購買了頂級設備后,山東如意研發出了具有核心技術的“如意紡”。
盡管技術得到了提高,山東如意也一度是時尚之都米蘭潮牌供貨的唯一中國供應商,但其毛紡制造業的本質屬性制約著長遠發展。按照2010年的統計顯示,國際高端制造的利潤率為10%-20%,中國制造的銷售利潤率僅有2%-3%。
反觀研發和設計、品牌和營銷創造的利潤率,則能夠達到20%-50%。邱亞夫想要在制造之外探索品牌,擠進利潤率更高的產業鏈下游的想法就在2000年左右誕生了。長城秀之后,山東如意先后推出過多個成衣品牌,但都未形成大聲量。
當時還未有“中國LVMH”的說法,邱亞夫提出的是——用十年、二十年的目標去做“中國的杰尼亞”。
杰尼亞(Zegna),意大利的一家成立于1910年的羊毛紡織廠。20世紀60年代左右開始,Zegna展開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并購,陸續并購了多家面料生產商、成衣品牌制造商,后以著名男裝品牌為人所知。2021年12月,Zegna在紐交所SPAC上市。
回顧杰尼亞的歷史,其并購的大量標的仍是面料生產商,成衣品牌僅有1999年的女裝品牌Agnona,以及2018年的男裝設計師品牌Thom Browne兩家。其CEO Gildo Zegna曾在上市時表示,杰尼亞并購的重中之重是上游供應商。
顯然,在并購品牌這件事上,邱亞夫比他的“意大利目標”要激進得多。2010年,山東如意第一筆海外并購是日本男裝集團RENOWN。此后,德國男裝Peine Gruppe、法國輕奢集團SMCP,以及香港男裝集團利邦控股(旗下有4個男裝品牌)、以色列男裝Bagir陸續收入其麾下。
這些收購花費總計超過350億元。據彭博社援引的彭博終端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山東如意整體上市,它將入圍全球時尚與奢侈品集團前20,位列16位(以銷售收入計)。
公開信息顯示,意大利、英國、法國、日本,這四大時尚之都的高端品牌中,被山東如意收購的已達總量的三分之一。2018年,彭博社稱山東如意為“中國LVMH”,甚至用“中國人不僅在買奢侈品,還在買生產奢侈品的公司”來形容這家企業。
按照邱亞夫2018年立下的計劃,山東如意要在2019年10月推出名為“如意”的高端時尚品牌,主攻巴黎、米蘭市場。然而,比美好未來先到的是大量并購帶來的債務危機。
其實,一直以來,山東如意可用以收購的資金并不多。之所以能實現“以小博大”,主要是邱亞夫善于利用當地政商關系背書帶來的產業基金、銀行貸款,以及發債融資。從公開的債務信息中,人們能一窺近五年來邱亞夫“借錢并購”的腳步:
——購買SMCP是山東如意近幾年來金額最大的“高杠桿”收購,費用甚至遠超其集團資產總值。
——以26億美元收購Lycra Co.,其中的10億美元是借款。
——宣布收購Bally兩年多后,所承諾的6億美元融資仍未到位。
——Bagir稱,山東如意至2020年2月仍未能兌付2017年收購Bagir應付款的剩余100萬美元款項。
有跨境并購方面的專家認為,一旦收購資金大部分來自外部財團,它就不得不遵循“資本需要通過上市套現離場”的游戲規則。
邱亞夫也的確成功過。2017年10月20日,SMCP就成功在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完成股票發行并掛牌上市。但好運沒有再次眷顧這位紡織業大亨。
2019年,山東如意本想利用“如意高新”(全稱:濟寧如意高新纖維材料,即如意收購萊卡公司的國內公司主體)盡快登陸科創板,從一連串的債務壓力中解套。但是因為疫情等綜合原因,如意高新沖擊科創板生變,山東如意的債務危機逐漸為人們所知。
完成交易只是跨境并購的起點
2018年,收購利邦集團內的交易完成后,邱亞夫參觀了利邦旗下品牌Cerruti的工作室。當時Cerruti員工“對他給予了隆重歡迎”,并認為“邱是我們的救星。”邱亞夫回應他們,自己的夢想是讓山東如意成為下一個LVMH。
時隔一年有余,深陷債務危機的邱亞夫接受了一家媒體的專訪。在訪談中,他的態度一轉,認為外界對于山東如意最大的誤解是:要借助海外收購成為“中國的LVMH”。
邱亞夫和山東如意所承受的壓力不難想見,但其實,作為一家傳統紡織品制造商的掌門人,邱亞夫向上下游尋求產業整合的路徑本身其實并無問題。
無論是奢侈品巨頭LVMH,還是日用消費品巨頭寶潔,都沒有停止過向海外并購整合的道路。此類案例在今年的國內生活時尚賽道頻頻發生——
2017年,家紡品牌羅萊生活全資收購了美國高端家具品牌萊克星頓,以拓展公司在核心城市高端家具商場的品類;2018年,安踏收購了加拿大奢侈級戶外裝備品牌始祖鳥;2021年,李寧公司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拿下了英國鞋履品牌Clarks的控制權。
一位時尚消費領域的投資人告訴36氪:“中國供應鏈在滿足大眾化市場需求方面有優勢,但在打造高端品牌方面,無論是供應鏈、設計能力還是文化特質,都和歐洲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中國制造業公司做到一定階段后,想要做高端品牌,都會到海外進行并購。
近段時間,買方更有從時尚企業向投資機構蔓延的趨勢。以2021年紅杉中國在全球時尚產業的布局為例,團隊先后收購法國設計師品牌AMI多數股權,購入加拿大時尚電商平臺SSENSE的少數股權,收購韓國時尚潮流品牌WE11DONE的多數股權。紅杉中國給出的投資策略是——捕捉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者。
山東如意與上述公司的核心差異在于,其自身并沒有推出過成功的品牌,缺乏品牌運營經驗和零售經驗。這對“投資重要,投后更重要”的并購交易來說,是一項致命傷。
跨境并購綜合型投行易界的創始人馮林在接受36氪采訪時認為,“跨境并購的投后管理永遠是最重要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時,會強調幫助品牌拓展中國市場。但是多數企業并沒有賦能的能力。”
這在山東如意的并購案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一位接近Bally交易的人士曾對媒體表示,山東如意一直沒有在集團層面管理已并購品牌的零售團隊,各個品牌獨立運行。據Cerruti前創意總監Basmajian回憶,Cerruti團隊曾經為品牌制定了新的戰略計劃,但從未獲批執行,而山東如意對Cerruti也沒有發展計劃。
對此,邱亞夫2020年的說法是:作為傳統的紡織制造公司,山東如意只為旗下時尚品牌提供戰略上的協助,例如幫助它們與阿里巴巴、京東、寺庫網等電商平臺建立業務上的往來,如意并不會插手干涉品牌運營、創意想法等方面。
既然并不具備本土落地的運營能力,也沒有這樣的主觀意愿,山東如意在選擇標的上則應該做得更為慎重。但實際上,除了SMCP旗下的Sandro和Maje是位居全球輕奢市場前十的品牌外,山東如意手中的其他標的,情況則完全相反:日本RENOWN在2010年被收購時已經連續虧損十多年;香港利邦連虧3年,被收購的前一年財務狀況是虧損4.41億港元。
一位曾主導并購國際知名消費品牌的投資人對36氪說:“有的國內企業會選擇購買在國外處于下行階段的品牌,試圖通過自身的運作把它扭虧為盈,但是這種操盤成功的案例非常少,風險較高。”
“2014年開始,中國企業愛去歐洲并購,因為那里的企業很便宜。但最后至少有50%-60%都在虧錢。”馮林分析,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在標的選擇上非常關鍵。
“在收購前,要對投資標的的運營情況有通盤分析,看現有業務運轉情況、團隊情況、品牌所處階段等。”他建議,并購在海外已經發展成熟,且中國已經有發展的品牌。比如,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只有20-30%的國際品牌,并購后幫助它把中國市場的收入再提高20%及以上。
2018年,邱亞夫曾在《紐約時報》年度時尚奢侈品峰會中,首次作為中國企業家擔任開幕主題唯一演講嘉賓。正好60歲的他分享了一個關于自己孫子的故事:孫子喜歡打電話、發信息,用的是一個兒童電話手表。讓邱亞夫覺得神奇的是,孫子只戴了幾天就會熟練地使用歐冠電話手表了。“即便第一次接觸iPad或者其他電子產品,也難不倒他。”
作為一家50年歷史的中國民營企業掌門人,在上百年的奢侈品品牌發展史上,邱亞夫和山東如意其實也只是一個孩童。但掌握商業世界、品牌發展的秘訣,卻比學會一種電子產品要難得多。
不過,跌倒本身,也是成長的意義。于發展而言,最重要的事,正是邱亞夫經常會和同事所說的那句話:變者恒變,唯變不變。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