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遼寧丹東成東北最大防護服生產基地
從一件沒有,到日產百萬件,遼寧丹東防護服產業的崛起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如今,丹東防護服產量占遼寧省的80%,出口占全國的15%。原本是臨危受命轉產,沒想到卻借勢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場總體下滑的形勢下,丹東服裝紡織行業今年前9個月工業總產值逆勢增長66%,其轉型故事也成為一段佳話。
跨界轉產爭分奪秒
“我是不是有點‘虎’?”丹東市海合谷服裝公司總經理梁偉至今都覺得當初的決定有點冒失。那天正逢農歷正月初二,遼寧省緊急部署防疫物資調度會,呼吁本地企業捐助防護服救急,梁偉沒多想就舉了手,丹東華洋服裝公司總經理于文福也一并接下“令旗”。
當時別說丹東市,整個遼寧省也沒有專業生產醫用防護服的企業。生產所需的凈化車間、檢測設備以及生產資質,一樣也沒有。“從普通服裝轉到醫用防護服其實是很大的跨界,接任務時并沒想過要面對那么多難題。”接下任務的梁偉和于文福開始睡不著覺了。
防護服面料上哪兒買去?梁偉、于文福分頭打電話給各家供應商,但由于原料價格上漲,并且優先保證本地使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于是,兩人緊急在朋友圈求轉發,終于得到了回應,蘇州達派紡織公司正在準備對外捐贈。不過,該公司負責人胡偉提出條件,需要政府出具保函,確保所生產的防護服捐贈防疫一線。
得到求助信息的丹東市工信局局長馬永國立即向上級匯報,半小時內蓋著丹東市政府公章的保函就傳至蘇州。胡偉十分驚訝,在微信里給丹東辦事效率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雙方都在跟時間賽跑。丹東市工信局工作人員李楠農歷正月初五乘坐最早航班飛赴上海接收捐贈。同時,蘇州捐贈方也爭分奪秒,派專車將50卷2萬米(2.2噸)面料直接送往上海虹橋機場。
這是個難忘的春節。企業這邊,工人緊急返崗,但車間人手仍然不足。政府這邊,馬永國帶隊到企業現場辦公,12名駐企特派員負責“缺啥補啥”。丹東市工信局消費品產業科科長劉智瑾盡全力服務企業,小到辦理貨車通行路條,大到資金融通,無一不跑在前面。
農歷正月初七中午,用于醫用防護用品生產的第一批面料運抵丹東。當晚,“海合谷”和“華洋”就開始生產醫用防護用品。首批5000件隔離衣很快捐給遼寧的一線醫護人員,梁偉和于文福終于松了口氣,但沒想到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產業聯盟加深合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丹東幾乎所有的戶外運動服裝企業普遍遇到銷售困難,很多企業被迫停產,轉產防護服成為服裝企業的一條生路。不過,防護服訂單很飽滿,但單個企業孤掌難鳴,無論設備還是原料都滿足不了爆發式的市場需求。此時,于文福和梁偉萌生了建立防護服產業聯盟的想法,與大安防護制品公司總經理劉永玉、蘭光服裝公司董事長蘭仁勇4個人一拍即合。
說干就干,4家公司將產能捆在一起,分別派出管理層在“海合谷”合署辦公。統一接單、統一采購、統一生產、統一銷售。設備互相調劑,訂單與銷售渠道共享,刨除總成本后,利潤分配按件取酬。
握指成拳的丹東服裝企業自此有了接大訂單的快速反應能力,生產規模一下躍居東北第一。蘭仁勇慶幸自己的冒險一躍,“很難想象如果不轉型防護用品生產現在會是啥樣,以往代工貼牌哪有自主能力?”
見過很多產業聯盟,但劉永玉覺得松散合作與融入血液的抱團沒法比。“我從未見過商業秘密都不保留的抱團合作,誰都搶著干,誰都不計較,聯盟這幾個牽頭人現在處得比親兄弟還親。”劉永玉告訴記者,他手頭有不少廣東供應商資源,可當他連夜跑到機場卻發現自己口罩不夠用,買又買不到,趕緊打電話讓朋友送口罩,兩個朋友送來8個“珍貴”的口罩。“那時采購防疫原料很不易,排長隊交現金,貨到手趕緊聯系空運。我感覺給大伙干事比給自己干還上心。”采購回來的劉永玉,還得在賓館自我隔離。
錢從哪里來?初期無償捐助隔離衣使聯盟企業本就捉襟見肘的流動資金更加緊缺。后來才改為面向政府采購保本平價銷售,一套防護服售價86元(市場價已經超過300元)。資金鏈眼看就要斷了,企業買膠條的錢都拿不出。這時,丹東市工信局再次“拍馬趕到”,報請市政府協調金融部門解危紓困,國開行、交行、中行等相繼伸出援手,給聯盟企業發放無抵押低息貸款。這樣,“快喘不上氣”的于文福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
做大做強自主品牌
隨著時間的推移,好消息與壞消息接踵而至。國內方面的好消息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壞消息是防疫物資產能供大于求;國際方面的壞消息是國際疫情日趨嚴重,好消息是防疫物資市場需求旺盛。
特殊時期需要擴產能,疫情平穩后怎么辦?轉產醫用防護服具有可持續性嗎?國內訂單驟減,國際出口認證還沒辦下來,這時的丹東服裝企業該何去何從?于文福算了一筆賬,公司光取得歐盟認證就要花費200萬元,潔凈設備僅維護費用一年也得花費幾十萬元。“別人都以為我們做防護服‘賺翻了’,其實是變臉太快的市場行情‘翻轉了’,企業壓力非常大。”于文福說。
防護服銷路不暢,要不要重操舊業貼牌代工?產業聯盟的牽頭人們聚在一起討論:代工利潤只有3%至7%,但做自主品牌防護服,利潤能達到7%至15%。“贏得市場的關鍵還是要加大研發力度。”于文福說,國際名牌防護服從不降價是因為具備精細的做工質量,既輕薄又透氣還不失強度,丹東服裝企業也要走這條路。疑慮打消了,就是要堅定不移創建自主品牌。他們一邊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另一邊拓展國內民用防護服市場,比如,滿足防化、礦山和軍用防護服等非醫用需求。
由于非醫用普通防護服價格便宜市場需求大,行業標準不統一。“海合谷”和“大安”兩家企業還主動向廣東省標準化協會提出了多項合理化建議并被采納。
在產業聯盟4家企業的示范帶動下,如今加入防護服產業集群的企業成員已達117個,多家企業獲得歐盟CE認證,上億件防護服、隔離衣從這里銷售到世界各地。4家牽頭企業產值前9個月已超10億元,年產值規模都躍上了億元臺階。
當前,丹東市全口徑防護服和隔離衣日產能分別為30萬件和100萬件。從無到有,丹東一躍成為東北最大的防護服生產基地。素有“中國戶外運動服裝(產業)名城”之稱的丹東市,最近又被授予“中國防護紡織品名城”稱號。丹東市委書記裴偉東表示,丹東服裝企業轉型是企業團結共贏握指成拳的力量,也是政府親商安商久久為功的回饋。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