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快時尚大潰敗,0.5折一斤的滯銷服裝,撐起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快時尚”賣不動了
服裝行業有句玩笑話:就算全中國的服裝工廠都停工,光是庫存的衣服,也足夠全國人民穿3年。清庫存,可以說是服裝老板最頭痛的問題。
但是45年前,一位西班牙小伙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快時尚”:
幾百位年輕設計師,每天緊跟米蘭、巴黎、東京時裝周潮流,從設計到打板,再到生產出廠,最快一周就能上架一批全新款式。又快又時尚,這是加快賣貨節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嚴格控制服裝產量。
通過這種方式,快時尚行業的庫存率可以降低到15%-20%,而傳統頂級服裝和一般大眾服裝的庫存率高達40%。
因此當Zara、H&M、GAP等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時,不僅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也引起了大批本土服裝品牌的效仿。
一時間,快時尚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風頭無兩。
然而40多年之后,快時尚的套路卻逐漸失靈了:滯銷、虧損,打折、清倉。最近幾年,快時尚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敦刻爾克大撤退:
美特斯·邦威等中國本土品牌率先陷入掙扎,然后H&M、Zara、GAP不斷收縮市場,Topshop、New Look、Forever 21則陸續退出中國。
2020年,一場讓所有中國人閉門不出的病毒,更是讓“唯快不破”的快時尚們不得不集體踩下急剎車。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今年的疫情其實只是推手。早在20多年前阿里和京東誕生的那一天,快時尚們其實就應該能意料到今日的局面。
為什么這樣說?
首先是時尚。快時尚做的終究是年輕人的生意。
二十多年前,國門初開,那代年輕人自然崇尚歐美潮流。在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千禧一代,如今則更加以國潮為美。幾十年間,歐美快時尚品牌始終在米蘭、紐約、巴黎時裝周身后亦步亦趨,自然逐漸與中國年輕人脫節。
其次是品質與價格的不對等。
快時尚雖然主打平民路線,但是在中國,與淘寶相比,線下快時尚的價格依然毫無優勢。而對于其衣服質量,多年前就有網友吐槽,“他們有一項黑科技,可以把一件衣服的面料撕成兩件衣服賣。”
當一件衣服既沒有款式方面的獨特優勢,品質與價格還趕不上淘寶爆款,消費者又不傻,自然不會再熱衷于逛店。
最后是庫存問題。
Zara最引以為傲的降庫存手法,是依靠全球統一的銷售數據系統,可以快速分析出各國消費者的口味和喜好,從而調整生產和促銷節奏。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中國電商平臺掌握的大數據,顯然要比單一的某個品牌更為豐富和完善。
當淘寶品牌商家們能獲取這部分數據,并依靠中國強悍的制造實力進行供應鏈管理,Zara們獨特的競爭優勢也就將不復存在。
因此可以說,無論是在價格、款式、服裝質量,還是庫存管理方面,面對中國電商,歐美快時尚品牌都是完敗。
賣不掉的衣服哪去了?
一般來說,一件衣服從出廠到銷售,最多只有三年時間。
其中上架當季最好賣,過季就只能打折。2020年還能勉強銷售2019年的舊款,兩三年前的滯銷庫存就基本完全賣不動了。
這時候只能從市場角度想辦法:先在一二線城市銷售,過季的挪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再往后還賣不掉,就只能打包運往東南亞、非洲等欠發達國家。
越往下走,價格自然也就越低。
都市麗人就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提到,目前還在清理2017年之前的存貨,計劃以稱重的方式向東南亞出售,價格是0.5折。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麗人內衣的平均售價不過80元,以0.5折的價格論斤賣,也就是一件內衣不到4元錢,基本連成本都無法覆蓋。
為了避免產品落入虧本都沒人要的境地,所有商家都會在清庫存方面使盡渾身解數。
具體來說,目前業內主要有四大清庫存途徑。
第一是公開打折促銷。
最開始,品牌會利用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特價優惠,后來阿里和京東創造了雙十一和618購物狂歡節,再后來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如今商家的打折促銷已經可以做到全年365天不停歇。
當很多人抱怨商家把所有節日都變成購物狂歡節,讓傳統節日變味了的時候,商家的想法卻是:沒辦法啊,庫存實在多到沒法消化。
除了從節日著手,部分商家也會開設工廠直營店、品牌折扣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專門用來進行尾貨大甩賣。
這種途徑雖然能覆蓋大量消費人群,但是長此以往,也會逐漸損害品牌形象及其正常的價格體系,因此一般品牌都會慎重使用,優質大牌更是不會輕易打折。
第二種途徑更為隱秘:企業內購。
顧名思義,商家會選擇在企業內部,或者聯合其他大型企業開展特價銷售,一般不對外公開。這種方式參與人數有限,除了可以提高員工滿意度,與合作品牌維持良好關系外,并不能消化太多庫存。
第三種方式比較極端,那就是選擇直接銷毀。
根據外媒報道,H&M每年都會焚燒12噸滯銷衣物,從2013年到2018年,累計銷毀了60噸衣物,其中包括3萬條嶄新的兒童和女裝牛仔褲。
相對于快時尚,奢侈品牌們更愿意選擇這種清庫存方式。除了LV、愛馬仕,Burberry就曾被曝光在2017年銷毀了價值人民幣2.5億元的服裝、配飾和化妝品。這些原本售價幾萬、幾十萬的衣服包包,剪爛之后被全部燒成灰燼。
選擇這種極端方式,除了出于保護品牌的目的,還有部分商家則是因為不愿承擔高昂的倉儲費。為此,僅在2018年,亞馬遜平臺就直接銷毀了300多萬件滯銷商品。
最后一種方式,是委托第三方進行庫存清理。
在線下,目前奧特萊斯是一二線城市的打折促銷主陣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奧特萊斯發源于美國,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而outlets本身就是打折的意思。
自從2000年左右奧特萊斯進入中國,不少本土服裝集團也開始主打“奧特萊斯”概念。2019年,杉杉集團旗下的杉杉奧萊,就被同樣主打大牌折扣的唯品會收購。
在廣袤的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甩尾貨的路徑和方式就更為粗放,價格也更加低廉。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年,在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傳統電商巨頭之外,一個專注于解決庫存問題的細分電商市場也正在迅速成長。
千億“庫存電商”市場
“都是好牌子,天天有三折。”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二十不惑》再到《三十而已》,唯品會今年在各大節目中刷足了存在感。
而唯品會,正在中國庫存電商行業的鼻祖。
2008年,唯品會剛面世,那時候網友最大的好奇就是,“唯品會為什么那么便宜?”
一件Lee的牛仔外套,單賣價格800左右,日常頂多打8.8折,但是在唯品會,直接4折優惠,300出頭就能到手,價格簡直“低到不可思議”。
這背后,則是唯品會開創的“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電商特賣模式。
2012年,創始人洪曉波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唯品會的靈感其實來自于一家法國網站。一天早上七點,他發現妻子蹲守在該網站上搶折扣服裝。該網站的特點是,囊括了全球名牌,每天定時打折。唯品會的模式由此而來。
與那家法國網站不同的是,唯品會除了賣奢侈品,后來更關注的是大眾時尚品牌-這是庫存積壓最嚴重的服裝品類。
不得不提的是唯品會和品牌合作的方式:寄售。
早期唯品會賣奢侈品,只能選擇從品牌方直接“買斷”,最終賣不掉的服裝,成了唯品會自身的庫存,“現金壓力極大”。轉型大眾時尚后,唯品會的定位是幫助供應商“寄賣”,賣不掉可以退貨。
如此一來,唯品會輕裝上陣,專注于市場營銷,幫供應商解決更多庫存問題。
根據2014年艾瑞咨詢發布的首份《中國網絡限時特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唯品會占據中國特賣市場38.1%的市場份額。
隨著唯品會的爆發式增長,庫存電商行業開始熱鬧起來:俏物悄語、聚尚網、佳品網、聚美優品、尚品網、蜜芽、卷皮相繼誕生,傳統電商平臺也開始布局清倉頻道,比如唯品會的花海倉、阿里系的淘清倉等。
2015年,拼多多誕生。所有人都知道拼多多打開了下沉市場,把阿里、京東打得措手不及。沒人注意到的是,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也將庫存電商帶進了下半場。
這里我們需要區分幾種主要的電商模式:
C2C,個人賣給個人;B2C,商家賣給個人;庫存電商的玩法,則要向上游產業鏈再追一步,S2C,大供貨商賣給個人;社交電商介入后,庫存電商迎來2.0時代,S2B2C,也就是大供貨商-經銷商-個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經銷商,其實就是個人代購。“一鍵分享,在家創業,寶媽兼職”是其主要特色。目前京東的芬香電商、淘寶和1688的一件代發,都是借鑒這類玩法。
在庫存電商2.0時代,愛庫存成了行業佼佼者。
與唯品會相比,同樣的名牌折扣,愛庫存放棄“限時搶購”的玩法,選擇社群分銷,用激活私域流量的方式,讓庫存貨品去滲透更低線市場。
最新消息是,愛庫存成立不到3年,已經擁有注冊店主超200萬,累計幫助1萬多家品牌銷售超2.5億件商品。
根據艾瑞咨詢推算,2018年整個庫存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05億,其中S2B2C類庫存電商為130億,預計2022年將達到1500億,年復合增長率為84%。
由此,一個千億庫存電商市場即將崛起。
庫存電商的未來:最好走向死亡
存在即合理,消失也合理。一個行業的崛起與衰亡,都有其內在邏輯。
無論是快時尚的大潰敗,還是庫存電商的興起,其背后都有中國電商的身影。而電商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透明。
為什么傳統快時尚賣不出去了?
因為消費者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新的品牌商家,也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更高效的做生意方式。
為什么庫存電商要進化到2.0時代?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買家轉變為賣家,親自去參與電商行業。
這帶來的影響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整個產業鏈的不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供給側工業2018年1-4月份的產成品庫存為4萬億元,在去庫存壓力最大的12個行業中,服裝服飾排名第七,產成品庫存率達14.62%。
為什么說庫存電商理想的未來是走向死亡?
從短期來看,庫存電商的行業天花板是目前市場上的庫存規模,從長期來看,則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速度。
目前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在推動工廠柔性定制,將消費端的需求數據向生產端開放。
不難預料,未來至少在服裝行業,電商將不僅能推動產成品去庫存,還將推動更上游的原料去庫存,將多余的產能扼殺在生產之前。
這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快時尚品牌中,優衣庫之所以能逆勢回春,主要在于它拋棄了所謂的“快時尚”,轉而主打基礎款和性價比。在將品質和價格做到極致的同時,順便將目標消費群體,從20歲左右的年輕人,拓展到了上至100歲下至剛出生的全年齡階段人群。
未來的服裝行業,除了優衣庫式的性價比基礎款,更多的選手則將在細分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
隨著電商大數據的成熟運用,服裝行業“老大難”的庫存問題或將迎來更好的解決方式。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