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十年漲十倍,運動鞋服業的「投資神話」是如何煉成的
古希臘人認為,沒有強健的身體,就沒有強健的靈魂。而現代人認為,沒有強健的身體,就沒有強健的財報。
2019年,一支專做運動服飾的「牛股」顯得格外出色:在一年時間內,其股價漲幅多達81.2%。與此相對應,運動服飾的領頭羊Nike和Adidas,股價漲幅分別為25%和55.2%。如果往回看,這家名叫Lululemon的運動鞋服商已經出色很久了,自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Lululemon的股價以一種同行難以企及的速度飆升,創造了十年10倍的驚人漲幅。鮮為人知的是,就是這么一家強勁的公司,在書寫這段「投資神話」期間,還曾經上演過一出口碑破裂、市值縮水、瀕臨破產的大戲。
那么,Lululemon是如何在Nike和Adidas的夾擊中生存下來,又如何扭虧為盈,創造出這段「投資神話」的呢?
01
1998年,美國流行起一種特殊的鍛煉方式:笑,大笑。人們爭相模仿猴子、老虎、獅子等動物,四肢著地、捶胸頓足、仰天長嘯,面部表情怎么夸張怎么來,還一定要有人看著,務必要把圍觀群眾逗得哈哈大笑,然后自己跟著一起笑。
這種辦法來自美國心理學家史蒂夫·威爾遜。那一年,他去了一趟印度,尋找讓心靈寧靜的辦法,結果帶回了這種被稱為「大笑瑜伽」的運動。按理說,大笑瑜伽看起來有些癲狂,和常人印象中跑步、打球等熱汗運動截然不同,受眾應該很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年,瑜伽在北美復興,沾上了「瑜伽」二字,大笑瑜伽仿佛也成了靈丹妙藥,很快就風靡全球。時至今日,大笑瑜伽在53個國家都有追捧者,5000多家俱樂部以此為生。
沾了瑜伽復興之光的,除了大笑瑜伽,還有靠著賣瑜伽褲起家的Lululemon。
同樣是1998年,史蒂夫·威爾遜(SteveWilson)學瑜伽,想讓心靈變得寧靜,加拿大人奇普·威爾遜(ChipWilson)了解瑜伽,卻計劃著讓錢包變得更豐滿。
奇普是個資深的運動服飾創業者,早在1976年,他就創立了一家公司,專門針對沖浪、滑冰和滑雪板市場,設計和銷售服裝。那個時候,運動鞋服界的兩大巨頭Adidas和Nike還很青澀,緊盯著運動鞋市場爭得你死我活,奇普的公司在一片藍海中野蠻生長,生意越做越大。但奇普是個很懂得審時度勢的創業者,1997年,在財報最好的節點,奇普把這家公司賣了。第二年,他在加拿大創立了Lululemon,一家最開始只有瑜伽褲這一種產品的公司。
毫無疑問,奇普這次又選擇了一片藍海,而他創業的模式,也比前一次創業更加精進了。
當時,女性運動服飾是一個被各大運動鞋服廠商忽視的領域,在這里流行一句話:「女性運動服飾是怎么打造的呢?縮小尺碼,變成粉色。」沒有哪家運動鞋服廠商,會為了女性而專門設計、打磨一款服飾,他們傲慢地以為,健身房、熱汗運動只是男性的專屬。
奇普本人對此嗤之以鼻。1998年,在加拿大溫哥華,Lululemon緊貼著瑜伽工作室開了第一家門店。通過免費向這家工作室的教練提供瑜伽褲,Lululemon迅速收獲了第一批目標用戶。這批瑜伽褲每條售價100美元,而當年加拿大人均月收入為1644美元。只用了一件產品,Lululemon就給自己立了一個中產階級、品質代表的「人設」。
「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這句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俗語,被奇普通過瑜伽教練的嘴巴,扎到了每個顧客的腦海里。在化身KOL(意見領袖)的瑜伽教練嘴里,Lululemon的瑜伽褲專為女性練習瑜伽設計,剪裁合體,布料也是專門研制的,不僅方便練習瑜伽,還很修身,直接穿著出門也是很好的。教練們說著說著,奇普就成了「運動休閑風」的開創者,哪怕他的初衷不過是為了多賣出幾條瑜伽褲而已。
證實瑜伽教練的重要性之后,Lululemon轉變策略,開始更主動地捕捉目標客戶。Lululemon招攬了一些頗有名氣的瑜伽教練,白天,門店照常營業,晚上,門店就變身為瑜伽俱樂部,只要是Lululemon的用戶,都能免費參加知名瑜伽教練的課程。這種「白+黑」型的銷售模式,很快就聚集起一批瑜伽運動愛好者,Lululemon通過這批種子用戶,以門店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個個十分忠誠的社群,門店從加拿大開到了美國,成員們以Lululemon的產品為紐帶,學習Lululemon認可的瑜伽體式,分享Lululemon式對瑜伽和生活的熱愛。
創業第9年,也就是2007年,奇普帶領Lululemon在納斯達克敲鐘,開盤價每股25美元。Nike、Adidas、UnderArmour等巨頭為自己輕視女性服裝市場的傲慢付出了代價,靠著一條不起眼的瑜伽褲單品,Lululemon已經在瑜伽服飾這個越來越大的運動市場上扎下了根。
02
令Nike、Adidas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還沒認真對待這個剛入市的「小兄弟」,Lululemon自己就頻繁在作死的邊緣試探。
上市儀式剛過了4個月,《紐約時報》就向Lululemon開炮,發文指責這家明星公司旗下一款名為Vitasea的面料打了虛假廣告。在廣告中,Lululemon聲稱,這種面料由海藻制成,有「抗菌、消炎、保濕和解毒」的神奇功效。但《紐約時報》把這種面料和普通棉T恤一起送去實驗室檢測,根本沒有發現Vitasea面料有什么礦物質上的特殊性。
本來想立一個「科技公司」的人設,卻被無情戳破,一時之間,Lululemon此前聲稱的特殊面料也受到質疑,盡管Lululemon同意用戶索賠,股價還是一路下跌。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Lululemon聲譽受損期間,創始人奇普的一些爭議言論又被翻出來,舊事重提。
2004年,奇普曾在一次采訪中解釋,為什么要給公司取Lululemon這么一個不常見的名字。他說:「日本人之所以喜歡我以前做的滑板品牌Homeless,是因為里面帶有Lululemon,而任何一家日本營銷公司都不會建議公司取一個帶有L的品牌名稱,因為L不在日本人的詞匯范圍內,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難的發音。所以我想,下次我開公司的時候,我會用3個L來命名,看看我能否得到3倍的錢,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有點異國情調。我當時在玩Ls,后來就想到了Lululemon,看著日本人說出來真有趣。」
日本是滑雪勝地,奇普的第一個公司就有很大一部分市場在日本,而他似真似假的調侃,讓日裔美國人感到非常不適。
不僅如此,奇普的「直率」還得罪了Lululemon最大的目標用戶——女性。當時有顧客投訴說,瑜伽褲的某個部分非常容易起球,希望Lululemon能夠改進。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奇普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但他的回答讓很多Lululemon的用戶非常受傷:「坦率地說,某些女性實際上并不適合穿Lululemon的褲子,起球實際上是通過大腿的摩擦,讓面料承受了太大壓力。她們太胖了,對褲子的壓力太大了。」
這段關于褲子起球的解釋,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奇普對女性進行「肥胖羞辱」最有力的證據。
賺著用戶的錢,卻公然嘲笑用戶,奇普幾次采訪被翻出來后,Lululemon的危機越來越大,2009年3月2日,Lululemon股價跌至歷史最低點,每股僅值2.25美元,不到發行價的10%,Lululemon破產似乎近在眼前。
但Lululemon終歸沒有破產。2009年7月,Lululemon放手一搏,合并了一家專門生產、研發布料的公司,此前用來「立人設」的「科技公司」,真正從架構上開始實踐。
Lululemon花了十多年時間打造的瑜伽教練等KOL與社群用戶的緊密聯系也仍然有用。那段時間,Lululemon風雨飄搖,奇普被迫減少了露面和公開發言,Lululemon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認錯、維護老用戶、開拓新品類上。
這一招見效很快。布料公司為Lululemon提供了很多新面料,幫助Lululemon解決了瑜伽服不夠柔軟舒適、排汗差的問題,還能把各種顏色、圖案融入進去,大大增強了Lululemon的時尚感。
除此之外,Lululemon也著力擴大了KOL的領域,不僅有瑜伽教練背書,還開發出「精英大使」「門店大使」等細分領域的KOL,這些人通常都有姣好的容貌和健美的身體,Lululemon的官網會及時更新「大使」們的照片和信息,吸引新用戶購買Lululemon,來為他們喜愛的「大使」加油。
通過不斷增加的「大使」們,Lululemon又走出了一條與Nike和Adidas迥異的道路:以Nike和Adidas為首,運動鞋服廠商通常會選擇頂級體育明星作為代言人,利用精美的廣告和打動人心的標語增強品牌認同,但Lululemon卻選擇依賴一些「更耀眼的普通人」,這些普通人和用戶的聯結更為緊密,是依賴社群的Lululemon做營銷的不二之選。
2013年,奇普辭職,正式退出Lululemon管理層。此后Lululemon雖然又出現過幾次產品質量問題,卻沒有再次走進破產的死胡同,股價隨著瑜伽的普及,也進入了上升通道,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
03
在印度,瑜伽原本是一種修行方法,有特定的修行目的,人們希望通過身體約束和練習,達成自我發現、探究真理的目的。這種關于靈魂的修行,更重視和諧統一的精神,并不涉及身體的審美。
《瑜伽經》中有一副圖,很形象地說明了印度人練習瑜伽的目的:主人坐在馬車里,車夫在前面,通過韁繩和馬鞭駕駛馬車。其中主人就是人的靈魂或者說真我,車夫是人類的理性,馬兒是人類的感官,韁繩和馬鞭則是人類的心智和大腦。這幅圖是說,感官必須有目的性,最終應該服務于人類的靈魂。
然而,瑜伽的這種作用,在進入西方社會后,很快就消解為對平靜和美好身材的追求。社會學家米歇爾·德墨忒耳(MichelleE.Demeter)認為,瑜伽是一種在美國健康市場上越來越明顯和通用的商品,瑜伽已經是美國文化世俗化運動的一部分。
這種變化在Lululemon的流行上也體現了出來。奇普曾利用「肥胖羞辱」,為Lululemon的瑜伽褲起球作解釋,而Lululemon看起來很像物理學符號Ω的圖標,也被奇普解釋為穿上Lululemon瑜伽褲后,女性美好的身材曲線。
從2011年開始,Lululemon就在購物袋上印有「誰是約翰·加爾特」的字樣。約翰·加爾特是備受爭議的客觀主義小說《阿拉斯加聳聳肩》的主角,這本小說支持人們公開追求自身利益,認為這應該是社會的最高抱負。奇普曾透露,他18歲就讀過這本書。不過,在奇普離開Lululemon之后,Lululemon便從官網有意減少了這位網紅創始人存在的痕跡。
從2015年開始,Lululemon的毛利率從48%迅速上升,2019年已經突破54%,遠高于Nike、Adidas和UnderArmour。受此影響,Lululemon的營業額和股價也接連攀升,2019年,Lululemon股價突破200美元大關。盡管業績讓其它友商格外眼紅,每年拿著巨額分紅的奇普卻專門開了一個網站,用來批評現任管理層「讓Lululemon迷了路」。
奇普酸溜溜的評論沒有改變Lululemon前進的腳步。在繽紛多彩的官網頁面上,很容易看出Lululemon這些年的發展軌跡:從瑜伽褲出發,做瑜伽服、跑步服、專業鞋類,快速擴充的品類無一不是追隨奇普渴求高毛利率的創始理論。為了滿足高凈值人群的需求,Lululemon還開發了一個高奢品牌,以更具科技感、更寬松、更時尚的運動休閑風切入,想要在高端運動品牌中,擠占一席之地。從這一點上看,Lululemon不僅沒有迷路,而且比奇普時期做得更好。
2016年,Lululemon正式進入中國,連開3家門店。Lululemon的中國策略和美國策略相差不大,只是把門店鋪設在了人流量更大的商場,通過已經成功的北美市場,帶動中國市場的口碑。此外,Lululemon還在電商上投入了大力氣,這種貼合中國本土特色的發展路徑,也給了Lululemon符合中國經濟體量的銷售業績。
2019年,Lululemon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年時間,Lululemon市值超過UnderArmour,成為運動鞋服界僅次于Nike、Adidas的第三名。而在美國零售品牌門店坪效比上,Lululemon擁有服裝零售業最高的坪效,其直營店每平方米銷售額高達1.7萬美元,僅次于蘋果、墨菲美國(美國加油站)和Tiffany。盡管如此,Lululemon仍不滿足,繼圈粉女性瑜伽愛好者之后,Lululemon又以產品說話,進軍男性運動市場,這一次,Lululemon將和Nike、Adidas直接對抗,但很顯然,多年來已經招募眾多KOLll的Lululemon,并不害怕。
在Lululemon的中國區官網上,有這么一幅圖片:上百人聚集在一處中式庭院,人們單膝跪地,雙手抱肩,臉向上仰,盡量舒展身體,不遠處新建的舞臺上,一個瑜伽教練以人們熟悉的「發布會」式踱步定格了,背后是Lululemon和它象征身體曲線的紅色標志。
這種體式和熱鬧,與千百年前的印度瑜伽何其相似,最大的不同,只在于從前的印度瑜伽追求的是靈魂修行,而現代的人們,聽的是KOL,穿的是Lululemon,看到的是一段比《瑜伽經》動人百倍的「投資神話」。
來源:馮侖風馬牛 作者: 風馬牛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