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

- 聯系邦巨 -
廣州邦巨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20-84295856
咨詢郵箱:ben.xiong@youranfp.cn
公司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捷順路9號1棟1411號
華晨宇VS王源,國潮李寧PK國際安踏,誰更勝一籌?
中國產業信息網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保持平穩增長,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至3.59萬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38%,高于GDP增速。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體育人口的增長和龐大存量有望為體育產業長期釋放利潤。
作為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有望最大程度的分享產業擴張的紅利,李寧、安踏就是如此。
截至3月13日收盤,李寧股價20.15港元/股,市盈率為35.29倍,市凈率為6.73倍,總市值為494.59億港元;安踏股價59.4港元/股,市盈率為30.88倍,市凈率為7.83倍,總市值為1604.96億港元。
李寧總市值較低,但是近年來增長較快,雖然安踏市值較大,但是市盈率更低,對于投資者來說,更有安全邊際,估值優勢相較而言比較明顯,但是像都是相對的。
筆者接下來梳理一下李寧和安踏這兩家同賽道、互為競品的企業為何作為前后輩會出現超過3倍估值差距。作為曾經國產本土運動品牌第一的李寧,曾經歷多年低迷,近年來扭轉頹勢后能否延續當前快速增長的趨勢,重塑昔日輝煌?
國潮為李寧帶來好口碑,安踏綜合實力仍領先
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采取多品牌業務發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寧品牌(LI-NING)外,還擁有樂途(LOTTO)、艾高(AIGLE)、心動(Z-DO)。此外,李寧公司控股上海紅雙喜、全資收購凱勝體育,擁有Kappa在大陸、澳門的代理權。2016年李寧重新規劃原有李寧童裝品牌李寧KIDS的發展,構建獨立的童裝事業部,此外還推出全新的李寧YOUNG,推出主打休閑運動的彈簧標,收購美國女子舞蹈和訓練的美國運動品牌DANSKIN。
相比較而言,成立于1991年的安踏早早確立了“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4.0發展戰略。集團旗下有本品牌安踏、安踏KIDS、FILA、FILA KIDS、Sprandi、Descente、Kolon、Kingkow等多品牌。從大眾到高端,覆蓋全線消費者,從功能性到休閑體育用品,安踏較于李寧已完成品牌矩陣布局。安踏更是確立了2025年完成千億銷售的目標,而且其也多次公開表示,仍在尋求各種潛在的收購可能。
市場份額方面,從2018年國內運動服飾品牌市占率來看,安踏與李寧的市占率分別為8.0%與5.0%,安踏的市占率僅次于阿里達斯和耐克。
業績回升和國潮的定位為李寧帶來了好口碑,但是安踏的實力仍舊不容小覷,尤其是早早開始的國際市場布局,較于李寧來說優勢很大。雖然李寧的發展策略也一直圍繞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發展,但是其聚焦品牌較于安踏市場覆蓋有限,產品也極其容易帶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李寧YOUNG和中國李寧兩個副牌對營收的貢獻還有待發力。安踏在2009年獲得FILA中國區商標使用權及經營權后,便實行FILA、安踏雙品牌策略,2019年上半年,安踏營收占比為51.2%,FILA營收占比達44.1%,FILA對于安踏集團的貢獻比已經將近與安踏品牌平分秋色。
總體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市占率還是多品牌多元化發展進度,安踏都要領先李寧。不過李寧YOUNG和中國李寧兩個潮牌的成功還是值得肯定的,未來李寧可以集中資源將潮牌這一細分品類做大做強,究竟能為李寧公司貢獻多少營收還有待觀察。
李寧業績回升趨勢明顯,但安踏成長能力更優
李寧和安踏上市時間僅相隔三年,2012年稱得上是李寧的轉折點,當年李寧虧損19.79億元,并開始大量關閉門店,此后多年也一直處于虧損,2012-2014年,累計虧損超31億元。近年來才重新進入比較穩定的發展局面。為了可比性更好一些,筆者用近四年的數據來進行對比。
從成長性來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李寧營收62.55億元,同比增長32.7%;凈利潤7.95億元,同比增長196%;經營利潤6.78億元,同比增長130.8%。
同期,安踏營收148.1億元,同比增長40.3%,增幅居全行業首位;凈利潤24.8億元,同比增長27.7%,連續六年每年均保持近20%的增長;經營利潤42.6億元,同比增長58.4%。二者各有優缺,在營收盈利規模上,安踏都更勝一籌,但從凈利增速看李寧具有較大優勢。
從2016-2018年三個完整經營周期看,李寧營收年復合增長率為9.46%,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6%;同期安踏營收年復合增長率為21.91%,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19.79%。李寧因2015年之前的虧損狀況,導致利潤增速較于此前大幅高速增長,雖然不能代表其成長性,但李寧的盈利能力確實在恢復。無論從短期看,還是長期看,安踏的成長性都更好更穩。
從2018年之后的財報反饋看,安踏同比的營收增速比李寧快,但是李寧的歸母凈利增速比安踏快。李寧2018年ROE12.9%,而安踏是26%,安踏在凈資產收益率上有優勢,但是李寧從2018年開始,經營結構改變,導致凈利潤增速提高,所以資本市場也看好李寧。雙方各有優缺。
兩家的毛利率差不了多少,安踏小幅領先,2018年安踏的毛利率超過了50%,也足夠說明運動休閑服飾行業前景還是不錯的。從近三年的凈利率來看,兩家企業都屬于上升-下滑的態勢,不過安踏相較于李寧近3倍的盈利能力,從盈利能力發展趨勢來看安踏毋庸置疑更優秀。
從財務穩健性來看,李寧和安踏的負債水平在2016和2017兩年差別較大,李寧負債率更高,這也說明2015年剛扭虧為盈的李寧在2016-2017年間欠賬多資金較為緊張;發展至2018年,雙方負債水平幾近相當,說明在體育運動品牌行業均值負債率安全范圍內。
現金流量比率方面,安踏在2016年和2017年表現比李寧更好更突出。2018年,李寧在現金流量比率方面則比安踏表現的更好一些,據悉,在現金流管理方面,李寧公司年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由2017年的11.59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6.72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44.2%。現金流大幅改善,應收賬款好轉帶動現金循環天數下降,經銷商實力增強。
安踏2018年現金流量比率相較于2017年下滑了11.9個百分點,而安踏2017年的現金流量比率相對應的比2016年高了12.9%。總的來看,安踏的自由現金流量近年來大幅增長,并與凈利潤的增長保持同步。據悉,2017年,安踏公司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94億,經營活動現金流達到40.4億,“現金充裕、經營現金流穩健,派息比率高”,或許在現金流量比率有所回落的時候,安踏可能進行了一些大金額的債務償付,而且為了增加營收,放寬收款條件,進行賒銷,這樣一來現金流占比也會下降,但與此同時,凈利和營收會提高,這都是企業運營的正常操作手段。不過結合多項數據總體來看,財務穩健性上安踏仍優于李寧。
在存貨周轉天數上,兩家企業表現均很搶眼。對于運動品牌而言,時尚周期的變更容易導致廠商的存貨無法變現,而存貨周轉天數越少,企業在滯銷上的可能便越低。
從運營能力來看,近12個月,李寧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分別為74.8天、22.9天、69.2天;安踏分別為80.6天、39.9天、64.2天。結合2016-2018年雙方相關數據分析,2018年以來,這三項李寧明顯做的相對更好。也說明李寧一改此前發展頹勢,在行業中的信譽和市場地位大幅提升,而且對下游渠道端的掌控能力較以往有了改善。對此,李寧在2019年上半年財報公告中表示,隨著特許經銷商對李寧品牌的信心增強,同時考慮集團整體渠道架構的優化,集團將部分原自營店鋪轉接給經銷商經營,并同意經銷商開設大店、時尚店,讓特許經銷商收入取得了40%中段增長。
綜上所述,成長能力安踏更優,不過自2016年以來,李寧業績回升趨勢明顯,尤其是近兩年;盈利能力,安踏更好,李寧的盈利能力在持續提升;從財務穩健性來看,安踏相對而言比較穩定,李寧近兩年也在不斷優化;從運營能力看,2018年以來,李寧無論是在行業中的話語權、信譽還是對市場把控能力上相對更好一些。
安踏較于李寧持股集中度高,利于估值提升
截至2019年6月30日,李寧的主要股東為Viva China Holdings Ltd、Black Rock,Inc.以及李寧,其中,Viva China Holdings Ltd最終控制人也是李寧,三大股東合計持股20.22%。
反觀安踏,其主要股東均為公司、機構,安踏控股股東為安踏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為安達控股國際有限公司,第三大股東為安達投資資本有限公司,三人合計持股比例達61.09%。顯然安踏持股集中度更高,大股東占比多的話,公司比較穩定,籌碼集中、波動小,利于估值提升。
李寧營銷戰略曾埋“禍根”,安踏“逆襲”
廣告營銷對于體育運動品牌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2008年,李寧創始人李寧點燃奧運圣火,這個品牌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以83.87億登頂本土運動品牌第一。不過隨著高端化、國際化戰略以及90后李寧品牌傳播等轉型的不順,李寧自2011年開始大跌,2012年遭遇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對于李寧而言更為不利的是,其在2005年埋下的“禍根”打的其多年未“翻的了身”,當年李寧主動拒絕贊助CBA。在2005年-2011年,在籃球場上的失利,則將戰略中心放在了“小球”羽毛球、跑步類產品上。2012年砸出5年20億元天價重新搶回CBA,并簽下NBA巨星韋德,還給了他10%的公司股份,這也宣告了李寧在籃球戰略上的重新發力,也是進軍國際市場的重要一步,雖然與安踏在國際市場的差距已經很大,但遲到總比不到好。
當前圍繞李寧旗下的國潮更是找來了年輕歌手華晨宇做為李寧時尚產品的代言人,這也是李寧旗下首位藝人代言人,看來其要在國潮的路上繼續狂奔,希望其可以為業績貢獻一二。
反觀安踏則抓住這一機會,“逆襲”成功,其與CBA簽約至2012年,在贊助CBA期間,安踏平均每年增幅達到90%,2011年,安踏正式超越李寧,成為本土第一運動品牌。
雖然李寧選擇擁抱NBA,但是其圍繞NBA的營銷均堪稱失敗,代言人奧尼爾、拜倫-戴維斯、何塞-卡爾德隆都反響平平,缺乏國際化資源和人才。安踏則圍繞姚明當時所在的NBA球隊簽約做營銷,從“弗老大”弗朗西斯到阿根廷當家球星斯科拉,都幫助安踏獲得巨大的關注度。尤其是2010年,凱文加內特加盟安踏,更是將安踏推向一個新高度,隨后的隆多、帕森斯、湯普森、戈登……等NBA一線球星,更是持續夯實了安踏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此外,在國內市場其找來許多當紅年輕明星,如FILA請來了TFboys的王源,這對于安踏集團整體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對安踏品牌知名度、市場占有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寫在最后
毋庸置疑,李寧的復蘇根本原因在自身,其根據行業和大環境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業績回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這也與整個體育產業的擴張和增長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當生存的這片土壤足夠優質,才有可能滋養依靠它生長的生物。
結合以上業務、運營、財務、營銷等方面的分析,在體育產業規模和前景愈發增長和看好的狀況下,李寧和安踏兩家頭部企業將自身特色刻畫的更加鮮明。
經歷過2012年“滑鐵盧”的李寧2016年終于恢復元氣,雖然體量和穩定性上還與安踏有一定的距離,但其2018年以來國潮以及公司業務以及品牌多元化的推進,確實公司勢頭正穩健的向好的方向發展。
從現狀來看,無論從市值還是整體市場占有率,安踏因為這些年的品牌并購獲得了不少消費市場,并且產品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就長遠來看,李寧在國際市場,尤其是高端產品深耕更為徹底。從高端市場發力,李寧已經在布局國際市場,安踏更多的面向一般大眾市場,從這一點來說,李寧無疑已經走在運動品牌的前列。
總體上,安踏和李寧各有優缺,實際上折射了體育cr2的概念,但是李寧凈利增速快,而資本市場其實主要不看總營收,而是關注股東回報率,看凈利增速更多一些。未來依靠國潮風潮以及對國際市場的加碼布局,李寧或許會大吃特吃體育產業擴張的紅利,無論是業績還是在資本市場表現還有可能繼續向前狂奔,有望向安踏發起挑戰;而近年來發展較為平穩的安踏,未來如果想要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拉大與李寧的距離,急需一個或者幾個定位更為獨特的產品或者產品線,并培養新的消費群體,畢竟沒有創新和特色的企業不會走的太遠。
來源:知料財經
原創質感面料選邦巨
咨詢即獲免費設計開發方案
18927502276
18927502276
ben.xiong@youranfp.cn